春分時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全國大部分地區氣候乍暖還寒,嶺南廣東已是“濕”意滿滿。肢體困重,頭暈目眩,口苦口幹都是春季濕熱的表現。本周廣州市黃埔區中醫醫院的中醫内科主治醫師劉梅給大家推薦一款春季養肝祛濕的藥膳------雞骨草茯苓豬橫利祛濕湯。“脷”廣東方言,牲畜舌頭的意思,“橫脷”為牲畜脾髒稱謂,因其形狀類似舌頭。
材料:
雞骨草30克,薏米30克,綠豆30克,白茯苓30克,蜜棗2-3個,豬橫脷1條,豬瘦肉300克,生姜5片,食鹽适量。
做法:
1.雞骨草剪成小段,清水洗去泥沙備用;
2.将綠豆、茯苓、薏米、蜜棗用清水洗淨和雞骨草、生姜一起放入湯煲中;
3.将豬橫脷切除中間的白脂,清洗幹淨,和瘦肉切片,放入滾水中焯一下,去掉血水,放入湯煲,加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煲1個小時,加入少量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平肝健脾祛濕
1.雞骨草味甘苦性涼,歸肝、胃經。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的功效,是廣東特色藥材。《嶺南草藥志》記載:“清郁熱,舒肝,和脾,續折傷”。 可以保護肝髒,促進脾胃功能,對肝炎、肝硬化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豬橫脷是豬的脾髒,性味甘平,歸脾、肺經,有健脾胃,助消化,潤肺燥,去肝火的功效。和雞骨草一起煲湯清熱解毒,利水祛濕,養肝健脾。
3.薏米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清熱排膿、抗炎鎮痛、增強免疫力等功效。薏仁多糖含量豐富,其中多糖中的A、B、C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健脾利水祛濕。
4.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甯心安神之功用。
5.綠豆清熱解毒,還有養肝的功效,蜜棗調味,兼養脾胃。生姜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風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嘔吐,肺寒咳嗽,解魚蟹毒。
6.豬瘦肉益氣補腎消腫,避免寒涼傷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