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正宗的臘八美食

正宗的臘八美食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6-26 11:49:05

風味小吃,是一批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是一種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的小吃,即可以作為宴席間的點綴,也可以作為早點、夜宵的主要食品。

我國地域廣闊,民族習俗繁多,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其特色鮮明,風味獨特。諸多風味小吃的背後,通常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與故事。

臘八粥

正宗的臘八美食(臘八粥狗不理我國十種風味小吃由來的美麗傳說)1

傳說一:

朱元璋早年曾讨過飯,有一年臘月初八,他已經幾天沒吃飯了,饑寒交迫,忽然他看見一隻老鼠鑽進了洞,他想抓老鼠吃,就挖開了鼠洞,在裡邊卻掏到一些米豆雜糧,于是他熬了一鍋粥吃,免于凍餓而死。

當了皇帝後,每到臘月初八這一天,他就要熬粥吃,以作紀念,也含有憶苦思甜之意。

傳說二:

嶽飛遭奸臣陷害,被扣軍糧,百姓聞訊,戶戶送去粥飯,嶽軍混合而食。這天正好是臘月初八,以後這個日子,百姓們都要煮臘八粥,懷念嶽飛和嶽家軍。

宋代最盛行喝臘八粥,無論宮廷、官府,還是寺院、百姓家,都争相煮臘八粥。《武林舊事》載:“十二月八日,即寺院與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亦叫“五味粥”或“八寶粥”。

天津“狗不理”包子

正宗的臘八美食(臘八粥狗不理我國十種風味小吃由來的美麗傳說)2

據傳“狗不理”包子店開業于清同治年間,店主姓高名貴友,乳名叫“狗仔”。據傳,高貴友小時候的脾氣很倔強,倔起來連小狗來逗都不理睬。因此,街坊鄰居都取笑他,叫他做“狗不理”。

後來,高貴友去學廚藝。他制作的包子不僅選料十分講究,而且技藝十分獨到;味道更是十分鮮美,具有鮮明的特色,因而深受廣大食客贊揚與青睐。慈禧太後慕名品嘗後,“龍顔大悅”,不禁也大加贊賞。

從此,這種包子“一登龍門,聲價十倍”,也就聞名遐迩,生意越來越紅火,慕名前來品嘗包子的顧客與日俱增,紛至沓來,常常令高貴友忙不過來。

後來高貴友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經營新點子:在店内桌上放上幾大籮洗幹淨的筷子,顧客們想買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錢放進碗内,然後他便照碗裡的錢多少按價給包子。顧客們吃完包子,放下碗筷就離店,而高貴友忙得自始至終不發一言。于是街坊鄰裡們都取笑他說:“狗仔賣包子,一概不理睬”。

後來,好事的街坊們就把他的包子店取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做“狗不理包子”,而高貴友也不表示異議。此店名一經傳開,遠近聞名,一直傳至今天,可謂久盛不衰。

京菜“叫化雞”

正宗的臘八美食(臘八粥狗不理我國十種風味小吃由來的美麗傳說)3

京菜中有一道名菜,其菜名很有趣,叫“叫化雞”又叫“富貴雞”,用截然不同的貧富兩極詞彙來命名這道菜是有來由的:

“叫化雞”原出于浙江杭州,是一些窮苦難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讨來的雞,經過燒熱的土焗熟而成,本是不登大雅之堂街頭菜。

當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弄得破衣爛衫流落街頭。其中一個叫化子頭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為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吃,乾隆困餓交加,當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急問其名,叫化頭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化雞”,便胡吹這雞叫“富貴雞”。乾隆就說這“富貴雞”好吃。

事後才知道這個流浪漢就是當今皇上。這“叫化雞”也因為皇上金口一開成了“富貴雞”,成為名菜。

雲南過橋米線

正宗的臘八美食(臘八粥狗不理我國十種風味小吃由來的美麗傳說)4

關于過橋米線的由來,老百姓更相信一個民間故事所說:

從前,雲南蒙自的一位秀才為了應考,他把自己關在南湖中的小島上,日夜攻讀。妻子每天給他送飯,因路遠飯菜常常涼了,秀才便不愛吃。

怎麼辦呢?一天妻子炖了一隻肥母雞,她用土罐盛了雞湯,帶上秀才愛吃的米線和佐料,用竹籃裝了送去,當她端湯罐時,手被燙得縮了回來。原來,雞湯上飄浮着一層厚厚的雞油,保持了溫度。于是,她把佐料放入湯内涮燙,再放入米線。秀才吃得熱乎乎的,味道也覺着格外鮮美,大加贊賞。

因為妻子送飯必須經過一橋,秀才便笑着對妻子說:“就把你今兒做的美餐叫做過橋米線吧。”從此,過橋米線便在民間傳開了。

陝西岐山臊子面

正宗的臘八美食(臘八粥狗不理我國十種風味小吃由來的美麗傳說)5

相傳周朝時,文王姬昌帶人出外狩獵,在渭河畔遇見一條蛟龍從水中騰空而起,張牙舞爪,殘害無辜。周文王令将士一齊射箭,一時空中箭鳴不止。頃刻之間長五丈重千斤的蛟龍眼瞎喉斷,從空中跌落下來。

由于蛟龍肉食後有延年益壽和驅惡除邪的作用,文王讓廚師将蛟龍剁成厘米見方肉丁,加上佐料爛成臊子,把煮好的面條撈在碗裡澆上湯和蛟龍臊子。隻吃面,不喝湯,再把湯倒進湯鍋,如此循環不但将士們吃上了蛟龍面,就連當地鄉親也沾了光,品嘗了鮮美的蛟龍面。

從此,岐山人仿效這種吃法,将豬肉爛成臊子,澆湯而食,這就是世代流傳千百年至今的臊子面。

驢肉火燒

正宗的臘八美食(臘八粥狗不理我國十種風味小吃由來的美麗傳說)6

河間驢肉火燒據說起源于明初。燕王朱棣起兵謀反,殺到保定府徐水縣漕河,打了一場敗仗。在餓得饑腸辘辘之時,有士兵出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殺馬吃。而馬肉纖維比較粗,不是特别好吃,但是饑不擇食,就把馬肉煮熟了夾着當地做的火燒吃了。

哪知味道還很不錯。于是後來當地老百姓也開始殺馬做“馬肉火燒”,而且馬肉火燒因為曾經被皇上吃過而聲名大振。

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因為和蒙古人打仗需要馬。馬成了戰略物資,當然就不能由着老百姓夾火燒吃了。于是就出現了替代品——驢肉,驢肉纖維比馬肉細膩,而且純瘦不肥。河間驢肉火燒就在種種際會之下誕生了!

“獅子頭”

正宗的臘八美食(臘八粥狗不理我國十種風味小吃由來的美麗傳說)7

“獅子頭”現已成為尋常百姓家的家常菜,這看似尋常的一道菜卻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當年隋炀帝下江南,飽覽了揚州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在觀光遊覽之餘,他命禦廚以四大名景為題,做出四道菜來。

在當地名廚指點下,禦廚終于烹制出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牙雞條和葵花斬肉這四道菜,其中葵花斬肉即現在所說的“獅子頭”。隋炀帝品嘗後龍顔大悅,賜宴群臣,一時四大名菜傾倒朝野。

到了唐代,由于經濟繁榮,權貴們飲宴成風,競相請客。一次國公韋陟宴客,也上了這四道名菜,當“葵花斬肉”上桌時,隻見那用碩大的肉丸子做成的葵花心,狀若雄獅之首。有的賓客為取悅主人,趁機勸說道:“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史冊,應佩獅子印。不如将此菜更名為‘獅子頭’。”國公大喜,欣然采納,從此“獅子頭”風靡大江南北,并流傳下來。

武漢紅菜薹炒臘肉

正宗的臘八美食(臘八粥狗不理我國十種風味小吃由來的美麗傳說)8

關于紅菜薹炒臘肉這道菜,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孤身婦人因家境貧窮,四處逃荒要飯,勉強度日。

一天,她來到武昌洪山區的一個破廟前,遇見一個名叫薹子的孤兒躺在地上可憐地哭叫,那婦人很憐惜這個孤兒,便将他帶在身邊一起要飯度日。

二人相依為命地走了一會兒,來到一間破草房的門前,他們看見屋内有位老奶奶上氣不接下氣地咳個不停,便進屋去問那老奶奶有何不舒服,老人說:“我快不行了,門後邊有塊臘肉,你們拿去吃了吧!”那婦人不忍心将老奶奶的臘肉白白拿走。于是她爬到洪山上去采摘野菜,她發現有一種野菜長着長長的嫩薹,紫紅的顔色,開着黃花。她将這種野菜摘回,與臘肉同炒,誰知吃起來味道好極了。

真可謂天無絕人之路,那老奶奶吃了這臘肉炒菜後精神也好多了。打這以後,那婦人每天都到山上去采這種野菜,除了她們三人同食充饑外,還拿到街上去賣,久而久之,她們就以那孤兒的名字給這種菜取了個名字——紅菜薹子。紅菜薹炒臘肉這道菜也漸漸傳開了。

成都夫妻肺片

正宗的臘八美食(臘八粥狗不理我國十種風味小吃由來的美麗傳說)9

話說上世紀三十年代,成都皇城附近,是成都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人們隻食用牛羊肉,忌食内髒,于是把所有内髒都扔掉了。

那時有一對年輕的夫婦,男的叫郭朝華,女的叫張田正,他們看到這些廢棄的内髒都被扔掉,覺得很可惜。小兩口反正也還沒有事做,正耽于生計,于是就清晨到屠場,在堆積的内髒堆中翻翻撿撿,挑選自己覺得還有吃相的打理幹淨上鍋煮熟,反複試驗,終于做到了牛肚白嫩如紙,牛舌淡紅如桦,牛頭皮透明微黃。

此後再配以夫妻精心搭配的紅油、花椒、芝麻、香油、味精、上等的醬油和鮮嫩的芹菜等各色調料,而炮制出這後世傳誦的美食來。

永修東坡肘子

正宗的臘八美食(臘八粥狗不理我國十種風味小吃由來的美麗傳說)10

東坡肘子有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的特點,色、香、味、形俱佳,有人稱其為“美容食品”,外賓贊頌它“可列入世界名菜”。

傳說蘇東坡曾到過江西永修一帶,并為當地一個農夫的孩子治好了疾病。農夫為表感謝,特地留他吃飯。

鄉村美景陶醉了蘇東坡,他不禁吟了一句詩:“禾草珍珠透心香”。正在竈間做飯的農夫聽了,以為這是蘇東坡在教他怎樣去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于是趕緊将豬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進鍋裡去煮,不料這樣煮出來的肉還真是别有一番香味哩!

自然,這一發明就算到了蘇老先生的頭上,并廣為流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