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範蠡勾踐幾年滅了吳國

範蠡勾踐幾年滅了吳國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7-19 19:14:41

範蠡勾踐幾年滅了吳國?越王勾踐作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在曆史上留下了很多的故事其中卧薪嘗膽最為著名,而兔死狗烹則成為他擺脫不了的黑曆史文種和範蠡都是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的大功臣,卻沒有因此而得到高官厚祿,反而陷入了兔死狗烹的尴尬境地按照範蠡留給文種信件的說法,他說越王勾踐是"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的君主,所以勸文種逃離越國後來文種果然被越王勾踐所猜忌,先是稱病遠離朝政,後來被賜死,成為了兔死狗烹的典型案例可是從曆史資料來看,事情的原委并非如此簡單,而是有着很深刻的原因,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範蠡勾踐幾年滅了吳國?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範蠡勾踐幾年滅了吳國(文種和範蠡幫越王勾踐滅了吳國)1

範蠡勾踐幾年滅了吳國

越王勾踐作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在曆史上留下了很多的故事。其中卧薪嘗膽最為著名,而兔死狗烹則成為他擺脫不了的黑曆史。文種和範蠡都是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的大功臣,卻沒有因此而得到高官厚祿,反而陷入了兔死狗烹的尴尬境地。按照範蠡留給文種信件的說法,他說越王勾踐是"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的君主,所以勸文種逃離越國。後來文種果然被越王勾踐所猜忌,先是稱病遠離朝政,後來被賜死,成為了兔死狗烹的典型案例。可是從曆史資料來看,事情的原委并非如此簡單,而是有着很深刻的原因。

從越過崛起的過程來看,文種和範蠡是居功至偉的。沒有他們兩人的輔佐,越王勾踐不可能打敗吳王夫差,更不可能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可是這兩人得到的結局并不好,文種被越王勾踐賜死,範蠡化名逃離越國。按照一般性的說法,是越王勾踐為人多疑猜忌,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範蠡是對此早有先見之明才逃得性命,而文種不信範蠡的留言,落得被賜死的悲慘下場。可是從各種典籍來分析,這種一般性的說法具有很多矛盾之處。把責任全推給了越王勾踐,而并沒有對三人之間發生的事情有詳細的描述。

首先,範蠡的先見之明就說不過去。文種和範蠡并不是越國人,而是楚國人。他們到越國,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前途。如果範蠡對越王勾踐的人品有如此的懷疑,那他又何必費盡心力幫着複國,還為打敗吳王夫差出謀劃策。尤其是越王勾踐去吳國為奴時,範蠡始終陪伴在其身邊。他明知得不到好結果,還這麼盡心竭力,難道範蠡是道德如此高尚的人?他幫着越王勾踐真的就無欲無求?顯然這種說法站不住腳,範蠡幫着越王勾踐肯定是有自己的需求。就當時人想法而言,封侯拜相是必須的,封地建侯也是很正常的。

其次,在楚國時文種已經是宛令,管理着宛這個地方。這裡是中原腹地,現在的南陽所在,物産豐富,生産力發達。文種願意放棄官位,跟着範蠡到越國白手起家,肯定也不是什麼無欲無求。從當時楚國的曆史來看,兩人很可能是逃離楚國的。兩人離開楚國時,楚平王去世,吳王阖闾在伍子胥、孫武的輔佐下趁機發動對楚國的戰争。楚軍根本不是吳軍的對手,被打得多次打敗,丢掉不少土地。文種和範蠡離開楚國,很大可能是逃難,而且是棄官而逃。吳楚交戰,而楚人在北方又受歧視,南逃越國是唯一的選擇。

第三,從兩人盡心竭力的輔佐越王勾踐來看,他們對權勢有着很強烈的追求。所以他們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是想要得到應有的封賞。從吳越戰争後的态勢來看,他們是沒有得到這些封賞的。是因為越王勾踐不能共富貴嗎?實際上從越王勾踐稱霸的過程來看,并不是這樣。

越王勾踐在打敗吳王夫差後,兼并了吳國領土,使得越過沉重華東地區最大的諸侯國。但是勾踐并沒有獨吞這些土地,而是把部分土地歸還給了楚國和魯國。這些土地是吳王阖闾和夫差時期,吳國通過戰争從楚國和魯國奪取的。越國歸還這些土地,是從政治上拉攏這兩個國家的做法。

從越王勾踐後來一系列操作來看,他的策略是獲得中原諸侯國的支持,成為春秋時代的霸主。而當時阻擋在越王勾踐面前的兩個大國是晉國和齊國,這兩個都是有過春秋霸主經驗的國家。為此勾踐把都城從會稽遷出,轉移到北方的琅琊,可見他争霸的決心有多大。而當時正是魯國内憂外患,内有三桓權臣執政,外有齊國威壓,魯哀公就是個傀儡國君。楚國被吳國打得差點滅國,再也沒有了和晉國争雄的本事。越國拉攏這兩個國家,形成周朝東南的鐵三角,是組建與中原諸侯争雄的國家集團。

然而這種做法卻不符合文種和範蠡的利益,發生了政治路線上的争端。文種和範蠡幫着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卻不會放棄自己應得的利益。勾踐輸出大量土地給楚國和魯國,還把都城北遷至琅琊,這與文種和範蠡的想法背道而馳。這兩人的想法很現實,就是封侯拜相建國,成為一方諸侯。越王勾踐把大量的吳國土地還給楚國和魯國,文種和範蠡就有點受不了。按照當時籌建功勳的做法,這些土地應給被分封給這兩位功臣。而越王勾踐遷都,更讓他們受不了。他們是不願意摻和到北方中原争霸的戰争中的,否則當初為啥南逃呢?

文種和範蠡的想法很現實,就是成為小諸侯,附庸越國,偏安一隅。不論北方和中原争霸多麼熱鬧,他們都不想參與。而越王勾踐卻是有着雄才大略的霸主,他要重現祖先的榮光。他的祖先很牛逼,是治水的大禹。越國王室是大禹的直系後裔,曾經有過夏朝的輝煌,所以不會選擇偏安一隅。雙方在政治路線上出現分歧,最終發展成激烈的政治鬥争。範蠡知道自己是外人,在越國影響力有限,隻能逃亡齊國。而文種則留下來利用權勢和越王勾踐鬥争,最終失敗被殺。兩個人做出不同的選擇,是基于他們政治地位的不同而定。

範蠡在當時長期呆在勾踐身邊,雖然地位高,權勢大,但在國内勢力較小。他自知不是勾踐的對手,選擇了明哲保身。而文種在越國的勢力就大了,可以說是權傾朝野。因為勾踐和範蠡到吳國為奴期間,越國的國政全是由文種掌管的。在這近十年時間裡,文種将越國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培植了不少自己的私人勢力。越王勾踐回國後,面臨的将是大權旁落的風險,隻是因為外有大敵,不得不暫時擱置。在北進問題上的沖突,雙方有各自的選擇,範蠡出逃和文種稱病,都是各自對政治形式的看法。

文種的想法可以參考後來被殺的秦國名将白起,就是認為越國離了他不行。他稱病的方式與白起如出一轍,就是用惰政進行政治施壓,迫使越王勾踐服軟。實際上這種方式在中國曆史上成功幾率很低,越王勾踐不吃這套,後來的秦昭襄王也不吃這套。而文種畢竟是外人,越過人會支持他重建國家,卻不會支持他和越王鬥,失敗是可以遇見的。所以越王勾踐處死文種并不是什麼兔死狗烹,而是清除權臣的必要手段。而文種對自己的權利過于看重,利令智昏下做出錯誤的選擇,隻能得到錯誤的結果。

從後來越國的發展看,勾踐的選擇無疑是最正确的。越國首都北遷後,一度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力壓齊國和楚國。越國的出兵北方,吃掉了不少齊國的附庸國,将勢力發展到了鼎盛狀态。隻是越王勾踐去世後,越國内亂頻頻,後來又遭受齊國和楚國兩面夾擊,戰争失敗後才退出北方,遷都回到會稽。因此從政治和國家發展看,越王勾踐選擇了最适合越國的道路,也為越國争霸戰國時代奠定了基礎。隻可惜他後代不争氣,沒事就搞内讧,讓齊楚兩國抓住機會,葬送了越國大好的政治局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