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興化方言字典

興化方言字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5 08:58:41

入聲是古漢語的仄調之一,其主要特點是聲音短促、一發即收。南宋末年陳元靓編著的《事林廣記》中對古代四聲的發音方法如此描述:“平聲者哀而妄,上聲者厲而舉,去聲者清而遠,入聲者直而促。”入聲乃漢語之骨,撐起了唐詩宋詞的音韻之美。大凡以入聲作韻腳的詩詞,讀起來都是铿锵、急迫的。

可惜的是,随着濁音清化的進程,在北方官話中,入聲已基本消失。據考證,這個趨勢在唐代就已顯現,宋詞裡就有以入聲代替平、上、去的現象。到了元代,入聲就從北方話中悄然隐退了。北宋詞人周邦彥的後人周德清,曾寫過一部關于近代官話的韻書《中原音韻》,此書中就明确取消了入聲字,而元曲用韻的依據就是這部音韻學著作。

但是,入聲的餘音一直頑強地回響在各地的方言裡。

作為北方官話組成部分的江淮方言,至今就保存着大量的入聲字,這是江淮方言與北方官話最為疏離的地方,也是江淮方言長期不被冠以“官話”的重要原因。在幾大方言系統中,興化方言保存的入聲字是最多的。方言裡興化方言裡的入聲字,有着無可替代的古代語音活化石的價值。盡管興化方言中仍有入聲聲調,但其入聲韻尾已經丢棄,倒是在粵、閩、客三種方言裡,入聲韻的韻尾猶有保留。

如果我們拿興化方言中的入聲字與今天普通話的讀音相比較,就會發現:它們之間的關系完全符合“入派三聲”的規律。所謂“入派三聲”,是指古代的入聲字分流到平、上、去三聲裡去了:全濁聲母的字變為平聲,次濁聲母的字變為去聲,清聲母的字分派到各調中去。

粗略估計,興化方言中的入聲字應在500個以上。其中的大部分已經“入派三聲”,就是分流到今天的陰、陽、上、去四聲中去了,如屋、國、法、麥,等等。因為入聲在北方官話中的消失,興化方言中經常出現的入聲字就難得現身于規範的白話文著作了,這樣一來,興化方言中的一些入聲字就成了生僻字。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古代的字書或古人的作品中尋見其蹤影,并以此确認其曾經的存在。有一些入聲字實在無法找到書證,我們就隻能歎一聲“唯聞其聲,不見其形”了。不過,作為“語言化石”還是值得把玩的。

興化方言字典(興化方言的聲調特征)1

清代興化籍書畫家、文學家鄭闆橋,一生曾寫過為數不多的詩詞。這位以怪為美的奇人,對興化方言的特點應該是體會頗深的。現在我們無法推測,他是否已經意識到興化方言的入聲之美,但他喜歡以入聲押韻,倒确是事實。在能夠搜尋到的鄭闆橋15首曲子詞中,竟有6首押的是入聲韻。例如《念奴嬌 孝陵》:

東南王氣,掃偏安舊習,江山整肅。

老桧蒼松盤寝殿,夜夜蛟龍來宿。

翁仲衣冠,獅麟頭角,靜鎖苔痕綠。

斜陽斷碣,幾人系馬而讀。

聞說物換星移,神山風雨,夜半幽靈哭。

不記當年開國日,元主泥人淚簇。

蛋殼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風燭殘。

老僧山畔,烹泉隻取一掬。

用現在的普通話來誦讀,這首詞顯然算不上押韻,但以興化方言來朗讀這首詞,不僅是合轍押韻的,而且,定能讀出深深的蒼涼、沉郁、悠遠之韻味來。

來源:人文泰州公衆号

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