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痛苦,總之就是非常痛苦,我覺得婚姻就是人造出來最痛苦的病。”
這段戳穿婚姻本質的吐槽,來自日劇《最完美的離婚》男主光生。
兩年短暫婚姻,讓他兩眼無光。
他最大的願望,就是一個人帶着貓住進深山老林,從此不問紅塵。
在他眼中,與妻子結夏的慘痛婚姻,一如口中腐蝕的蛀牙。
亟需連根拔起,方可治愈他痛苦的身心。
而緻使這場婚姻“病入膏肓”的原因,不過是一些稀松平常的瑣碎生活細節:
去便利店,結夏挑選的零食,不是光生喜歡的品牌;
喝酒時,光生想紅葡萄酒,結夏打開的卻是白葡萄酒;
因為白天吃過炸豬排,光生想着晚上絕對不會再吃炸豬排,結果結夏卻說想吃炸豬排;
約好看電影,結夏覺得遲到十分鐘無關緊要,光生卻覺得錯過開頭會毀掉整部電影。
《最完美的離婚》
結婚兩年,光生覺得結夏和自己完全合不來。
她時不時踩在光生的雷區蹦迪,越看越不順眼。
這讓光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結夏的關系,以至于提出要離婚,結束這段不到兩年的婚姻。
光生的婚姻困境,其實折射着大多數男女的親密關系困境:
總想有一個完美的伴侶——對方像蛔蟲一樣,時刻知道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總想要一段完美的關系——隻要相愛,就無需再費力氣做任何努力;
他們隻要發現伴侶有不合自己心意的地方,便開始否定伴侶的整個人格;
隻要關系出現一絲裂縫,便立即給這段關系“宣判死刑”。
以至于他們的親密關系,總是無疾而終。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一書中指出:
這種關系困境,源于“固定型思維”。
對于固定型思維者,他們總期待一段童話般的完美關系——
永恒的和諧相處,一旦出現問題,就想要逃避。
《最完美的離婚》
他們不明白,導緻感情“被判死刑”的原因.
并非伴侶的缺陷,亦非關系的裂痕;
而是他們不懂得這個道理:
“永遠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隻存在于假想的童話;
“永遠為維持雙方的關系而努力”才是永恒的真相。
正如婚姻專家艾倫·貝克所言:
“對于兩性關系而言,最具毀滅性的想法之一就是‘如果我們需要努力,這說明我們的關系裡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
而破局的方法,就是将關系轉變為更具生命力的“成長型關系”。
今天就來聊聊,“成長型思維”是如何讓一段關系續航持久?
以及,為什麼說“成長型關系”是男女最理想的關系?
《最完美的離婚》
成長型關系:正視不完美才能完美不同于偏執于一段完美關系的“固定型思維者”。
其思維模式沒有提供愈合傷口的能力,他們對關系的裂痕持消極态度。
他們會下意識逃避,甚至會“報複”對方。
“成長型思維者”并不期待童話般的奇迹。
他們敢于正視關系中的不完美,會積極主動地應對關系中的裂痕,他們掌握着以下3個信念。
《最完美的離婚》
1、一段健康的關系,需要付出努力維系
恰如被譽為“婚姻教皇”的兩性研究專家約翰·戈特曼(John Gottman)所言:“每段婚姻都需要努力來保持不脫軌。”
“成長型思維者”掌握了讓一段親密關系茁壯成長的關鍵——
健康長久的兩性關系,無法僅依靠單方面地付出,而需雙方努力;
彼此不可避免的差異,無法僅依靠天然的愛來彌合,而需雙方磨合。
在今年爆款古偶劇《夢華錄》中,女主趙盼兒與男主顧千帆,就是成長型關系。
他們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身份地位有着雲泥之别:
前者是曾沒入“賤籍”的從良官伎,
後者是官入五品的“國之鷹犬,民之爪牙”;
二人從未因這些被世俗強加的标簽,而懷疑彼此之間真切的愛。
他們無畏世俗的眼光和強權的阻隔,曆經千難萬險,在刀口上舔血,也要守護對方,護住這份難得的相知之愛。
倆人還被命運嘲弄,隔着家族世仇。
Pexels
曾為武将的趙父因抗命,遭顧千帆生父彈劾,被發配流放。
趙盼兒的命運也因此地覆天翻,從高高在上的官家小姐淪為被世人輕視的官伎。
沒入“賤籍”,一直是趙盼兒内心的一根刺。
但在獲知身世之謎後,她并未被仇恨沖昏頭腦,仍舊保持清醒——
家道中落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顧千帆父親的彈劾,而在于父親選擇:
即使違抗聖命,也要開城門拯救命懸一線的百姓。
父親選擇了國家大義,而犧牲了小我,犧牲了自己的家庭。
父親不曾為這個選擇後悔,她趙盼兒也不後悔。
而且,她清楚地知道:
害她全家的不是當年不谙世事的顧千帆,讓她去做官伎的也不是顧千帆,這一切與顧千帆無絲毫幹系。
她也理解了為什麼顧千帆“冷落”自己。
他并不是負心于自己,而是過于愧疚而不敢面對自己,這背後是深沉含蓄的愛。
即便内心百般複雜,她仍然選擇主動跨出一步,并向顧千帆告白:
“我要你走出自己的世界,到我的世界裡來。”
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不過多地沉溺于痛苦之中,不直接給對方扣帽子。
而是将矛頭直指問題的核心,擺脫責備去理解問題,去嘗試修複關系。
這樣的愛情,隻要有一方稍微退縮,便會泯滅。
他們的邂逅,可以說是命中注定,但他們的愛情,卻是搏命向命運奪來的。
無論發生什麼,他們始終像戰友一樣,站在同一戰線上,摒除萬難。
Pexels
就像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中所說:
“不努力的兩性關系難逃一死,是不健康的。
雙方需要努力才能夠進行正确的溝通,需要努力才能發現并解決雙方不同的期望和想法。”
成熟的愛情原則是:我被愛,因為我愛人。
就算是童話中的王子公主,也并非隻靠一個吻,就輕而易舉地永遠在一起。
王子需要披荊斬棘,公主還要打倒壞女巫。
他們并不是“永遠幸福快樂地在一起”,而是“永遠幸福快樂地為雙方的關系而努力”。
Pexels
2、問題的出現,絕非因為性格的缺陷
兩性關系專家丹尼爾·威爾(Daniel Wile)說過:
“挑選一個伴侶就等于挑選一大堆問題。”
世界上沒有不存在問題的候選人。
然而,“固定型思維者”永遠期待一名完美伴侶——
擁有完美的伴侶,就會擁有完美的關系。
因此,隻要關系出現問題,他們便會歸因于伴侶不完美,是其性格缺陷所緻。
因為人的性格是穩定的、持久的。
所以“固定型思維者”會悲觀地認為,關系中一旦出現問題,便無法解決。
《不能結婚的男人》
比如,在《最完美的離婚》中,盡管妻子一直在試圖改變自己,比如買書學習如何整理和做菜。
但在光生看來,妻子的嘗試卻顯得徒勞而滑稽。
因為他認為妻子與自己不合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她身上那些令自己無法忍受的性格缺陷:
粗魯無禮、做事馬虎、缺乏時間觀念。
而這些刻在妻子基因裡的特質,穩定而持久,甚至永遠無法改變。
但事實上,這些并非嚴重的性格缺陷,都可以通過小小的溝通解決。
然而光生卻像局外人一樣冷眼旁觀、默默承受,直到心理防線崩潰。
《最完美的離婚》
而“成長型思維者”不會直接把矛盾歸因于性格缺陷。
他們會選擇主動與妻子探讨他們當下的情況,冷靜思考雙方之間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
如果存在問題,就意味着關系還有挽救的機會,畢竟隻要找到那把正确的“鑰匙”,問題就能被解決。
這也是固定型思維者和成長型思維者的本質區别——
前者遇事悲觀消極,因為他們認為問題的出現,就是因為性格的缺陷。
這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努力是徒勞的;
後者遇事樂觀積極,因為他們認為問題是一個契機。
一切都可以被培養,自己和伴侶,都能成長和改變,而努力面對就是第一步。
而共同面對的過程,也是不斷了解對方底線的過程——
這是培養雙方關系的基礎。
Pexels
3、一段完美的關系,是能夠成就彼此
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婚姻最主要的一個特征就是你要鼓勵伴侶成長,也要讓對方鼓勵你自己成長。”
這并不是要逼伴侶進行徹頭徹尾地改造,讓他們覺得原本的自己不夠好。
而是指在感情關系中,幫助對方做他們想做的事,幫助對方實現自己的目标,并幫助對方挖掘自己的潛能。
在《夢華錄》中,趙、顧二人在彼此的支撐下,在各自的領域發光:
趙盼兒從一介小茶坊店主,一路成長為京城最大酒樓的掌櫃,親手撕下内心的“賤籍”标簽,與過去和解;
顧千帆在沉浮的官海,面對威逼利誘,從未動搖立場,最終官升五品,實現為亡母追封诰命的夙願。
盡管趙盼兒“商婦”的标簽,不利于仕途發展,但顧千帆仍舊不遺餘力地幫趙盼兒開店,在他心中:
隻要是趙盼兒真正想做的事,就算傾家蕩産,也要支持到底。
Pexels
一段完美的關系,并不是指伴侶必須完美。
而是敢于正視那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幫助不完美的自己與伴侶,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敢于正視不完美,讓彼此不斷成長的關系,才是一段完美的關系。
如何擁有成長型關系?就像艾·弗洛姆曾在《愛的藝術》所說的:
“大多數人絕不認為愛情無關緊要,相反他們追求愛情。
悲歡離合的愛情電影他們百看不厭,百般無聊的愛情歌曲他們百聽不煩。
但是他們之中沒有人認為,人們本可以學會去愛。”
“固定型思維者”愛情困境的症結就在于:
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學會去愛的能力。
思維模式是可以轉變的,一段關系是可以被培養的。
那麼,如何才能擁有一段成長型關系呢?
以下結合《終身成長》和《非暴力溝通》,提出2點小建議供參考:
Pexels
1、停止責怪你的伴侶,把責任推給假想的小人,學會正确表達需求
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責怪你的伴侶,不要因為出現問題,就直接否定伴侶的人格。
不完美的伴侶,并不會讓天塌下來;不去解決問題,天可能真的會塌下來。
再者,把責任都推給伴侶,不利于感情的發展。
當你想責怪伴侶時,你可以在腦海中想象一個形象,然後把責任都推給它。
比如,因為伴侶遲到,看電影錯過角色的背景介紹,你覺得有些不舒服。
忍不住想劈頭蓋臉地指責伴侶時,你可以在腦海中想象一個受氣小人,把那些指責的話語說給它聽:
“為什麼你會覺得遲到十分鐘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
為什麼你這麼沒有時間觀念?
你不知道電影開頭的角色介紹和電影立意,是一部電影的靈魂嗎?”
但更好的做法是:
不要輕易地指責别人,不要總想着别人有錯誤并埋怨他們。
Pexels
就像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非暴力溝通》中指出:
“分析對方的問題或暗示對方有錯,實質是在表達自己未被滿足的需要,但這種表達方式卻會帶來糟糕的影響。”
由于錯誤的表達方式,提出訴求的過程,往往會成為一場證明對方有錯的罵戰。
因此,當内心的無名火平息後,你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來包裝那些向假想小人輸出的話語,再和伴侶進行溝通,提出自己未被滿足的需求。
這時,你可以參考《非暴力溝通》中提出的以下幾點建議:
提出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
提出需要做的是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
同時要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請求對方的反饋,确保我們的意思與對方的理解相同;
明确談話的目的;
Pexels
我們詢問對方的建議時,可以這樣說:
親愛的,這次看電影遲到了十分鐘(觀察),錯過電影的開頭,對我來說其實非常遺憾(感受)。
我希望以後每次都能看一部完整的電影(需求)
以後每次看電影,我們提前十分鐘出發可以嗎?(請求)
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
讓你的伴侶說出不同意見,仔細傾聽,然後耐心并真誠地讨論問題。
Pexels
2、停止給伴侶貼否定标簽,跳出思維的禁锢,把目光放長遠
《終身成長》一書提到:
“當人們認為個人能力是固定的,從這個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時,刻闆印象就很容易禁锢人的思維。”
要停止責怪伴侶,就要學會不随意給自己和伴侶貼“否定标簽”。
在《最完美的離婚》中,光生給妻子貼上“性格粗野”的标簽。
妻子隻要做出不合他心意的事情,就把問題歸結于他對妻子的這一偏見。
甚至,一次地震過後,光生回到家中,最先做的不是安撫妻子,關心妻子是否在地震中受傷。
他隻是指責妻子,燈和電視都還開着,衣服幹了還沒收,讓她注意一點。
他并沒有站在妻子的角度考慮:
開着燈和電視、沒去收衣服,也許是因為獨自在家遇到地震太害怕。
這些标簽不僅“禁锢”了他的思維,也禁锢了他對婚姻關系的想象,讓他畏葸不前。
Pexels
成長型思維模式,會讓人願意為了自己的目标去解決真正的問題。
雙方在一起是因為愛着彼此。
對方是一個粗野的人也好,是一個細心的人也好;
是一個身份“高貴”的人也好,是一個身份“低微”的人也好。
你愛的是這個具體的人,而不是這些标簽。
你要做的,是撕開這些标簽。
去觀察這段關系的可能走向,去考慮雙方關系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
比如,當你和對方的性格迥然不同,生活習慣也大相徑庭。
當對方做出冒犯到你的行為時,不要像光生那樣急着為對方貼标簽,而是靜下心來思考:
“我們可以如何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可以怎樣讓雙方相處得更舒服?”
Pexels
寫在最後艾·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寫道:
“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
是人内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的情緒。
一般來說可以用另一個說法來表達,即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
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愛情,愛情是通過雙方付出,創造出來的。
愛是一種意願,愛需要通過不斷拓展、完善自我,來促進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
這是一個不斷變化,也是不斷成長的過程。
作者:皮不露
圖源:Pexels
首發:壹點靈心理(yidianling0)
專注心理成長,溫暖而有力地愛着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