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們在談論湛江的民辦中學的話題,講到這幾年湛江的民辦中學,如雨後春筍般的崛起,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特别是農村孩子進城讀書的需要。也許今年是由于繼續推廣搖号制度,全國廣東各地的民辦初中學費都有所上漲,而以廣州的漲幅更為厲害,更為離譜。
一開始我有點納悶,怎麼廣州民辦初中漲價的消息會引起大批湛江人的熱議?後來我才想到,就跟湛江遂溪雷州農村的人,在湛江市區生活一樣,沒有湛江戶口,但是他們的孩子也要上學,所以隻能進入民辦初中。而在廣州有大量的湛江人在那裡打工,他們很多也買不起廣州的房,或是背着沉重的房貸,還面臨着高額的學費的問題。
這次廣州的民辦初中漲價,漲幅還不低,有的翻倍,有的漲了50%,一般的都有四五萬,最高的學費達到一年12萬。這樣的民辦學校。已經和貴族學校差不多了。恰好前段時間又傳出國家即将放開三胎政策,這樣的學費推出大家别說生三胎,就是生二胎、一胎也打起了退堂鼓。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大量粵西粵北的打工人群在廣州,他們的孩子應該到哪裡去讀書?一年好幾萬,十幾萬幾乎用去了他們在廣州掙到的所有薪水或是大部分薪水。大部分廣東人又有多子多福的觀念,一般生小孩會比較多,這樣的經濟壓力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對于廣州民辦初中的漲價,大家第一反應是無法接受——
“這樣沒譜的長下去,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越來越上不起學了。”
“民辦學校遊走在資本家手裡,用錢去搶好的教師資源,到頭來家長買單。資本家想上市,教師想在廣州買房,都是為了錢。”
“私立學校無償享受公立資源,然後坐地起價,商人真會賺錢!”
“民辦學校太瘋狂了,應該禁止民辦學校。民辦學校到處挖人,還天天吹噓自己的教育質量好,好學生都讓你挖去了,能不好嗎?”
海珠區熱門學校——中大附中
“中國做教育是最最最賺錢的,你說窮人還有書讀嗎?”
“現在國家真的要為小朋友讀書想想辦法,農村沒學校,城市學校又難進。”
“現在小孩讀書就是讀家長的命,富裕的還好說點條件差的,太苦惱了。”
“民辦學校就是給有錢人定制的,窮人就不要去了。”
“湛江和其他廣東地級市有錢人的孩子都送去廣州讀高價書了,畢業後又在廣州找工作,小城市除了為大城市輸送人才沒有什麼事了,隻留下老人和小孩守城和守村。”
“現在公立學校越來越少,學位更少,小孩要上學,讀書很難,私立收費高的學校卻越來越多,沒房沒錢的上學困難啊!”
“一個都養得累死了,還開放三胎,如果教育到高中全免醫療,免保證很多人配合生三胎,現在孩子競争那麼大,生出來受罪嗎?”
……類似這樣的評論是最多的,大家都對民辦學校的高收費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希望能夠整治這種亂象。但有一些網友卻對民辦學校的崛起表示了理解。
“當今一線城市受房地産業影響,土地租金、老師工資水漲船高,也不能全怪學校,像那些窮人家外來子女就該回家鄉讀書,留下有錢人去讀那些貴族學校,越來越少的人玩得起,民辦學校自然就不敢高收費,甚至走向倒閉。”
“漲價是正常的,水漲船高嘛,大家都拼命擠進大城市,人口自然就多了,學校當然要漲價。”
“酸也沒用,交不起學費,就讀差點的學校,世界上沒有絕對公平的事。寒門出貴子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985 211大學,大部分都是從大城市高中出來的。”
“公辦初中的老師要忙于迎檢考評,對調皮搗蛋學生不能管,不敢管,上課紀律差,反正旱澇保收。”
“學費為什麼這麼高?就是因為在珠三角地區工作的人群越來越多所需學位滿足不了報名的學生,所以學費就會水漲船高。”
“有錢就讀沒錢就讀,差點的學校或者不讀。聰明人應該做好多種打算,世界不會永遠這樣下去。”
“個人覺得看問題要看兩面,民辦學校的漲價就像之前超市塑料袋收費一樣,是想引導大家盡量選擇公立學校達到教育資源平等化的目的。”
……其實從這些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目前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在資源配置和教學效果方面确實存在着差距。大量的資源向民辦學校流走,而公辦學校條條框框太多,教師不敢管學生,教得好與不好都旱澇保收,動力不足。再說一線城市生活壓力大,房價高,為了在一線城市定居下去,教師也不得不為生活奔波啊。
在衆多評論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普通人的感人故事——
“我是本地戶口都讀不起,地段所屬的公立學校太差了,升學率隻有10%,逼着讀民辦學校,可自己的孩子成績好,中考考293分,卻隻能讀最差的公立學校,覺得愧對孩子。”
“我兒子當年也是上民辦中學,那時候每學期學費5000元,學校規定每次年級考試排名前10名,可以免學費,他拼命學習就是為了拿到免費的資格,還好三年沒交過學費。”
“父親節那天,孩子寫了一封信給我,體諒做父母的辛苦,叫我不要選擇太貴的學校。但孩子已經搖到了收費很高的那所民辦學校,我咬咬牙把買車的錢交了上去,為了孩子的前途,做家長的也是拼了。”
看到網友的評論,我真是感慨萬千。近年來廣東出現了大量的民辦中學。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在粵西北三線城市,收費都是一年比一年高。這個現象的原因很複雜,一方面是公立學校條條框框太多,不太适合市場需要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孩子前途的考慮,以及“内卷”引發的焦慮。
現在新的高中招生政策實行一刀切,50%的初中生不能上普通高中。本來這個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培養多元化的人才,讓初中生分流去職高技校,不讓大家都去擠高考的獨木橋,但現在的生活成本高,教育成本高,哪一個家長願意自己投入了那麼多,卻隻培養出一個技術工人呢?不甘心的家長,于是便在教育上投入更多的成本,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
由于投入的成本過大,家長對孩子期望太高。一旦學習不好,家長就會給孩子施壓或是過度指責,反而使孩子喪失信心,學習成績每況愈下,甚至釀成一些悲劇。
最後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我個人認為,當今的應試教育并不是适合每一個孩子的,也不應該用分數去判斷一個小孩能不能成才。家長确實應該放下面子觀念,多與孩子溝通,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和天分到底在哪裡。
如果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強,學習成績就不是問題。然而如果孩子的天分在藝術或動手能力方面,或是擅長與人溝通,哪怕成績不好,今後也可以成為人才。相反如果隻是學習成績好,别的能力欠缺,也無法适應社會,抗挫折能力太差,甚至連走上社會的勇氣都沒有,更談不上回報父母了。學習成績真的不能說明一切的。
再說真正對學習感興趣的孩子,真正願意花功夫去學習的孩子,無論在民辦學校或公立學校,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我認識一些老闆花大錢把子女送到當地最好的中學,成績也是一塌糊塗,所以學不學得好,關鍵還是看孩子個人。
關于民辦學校收費漲價的問題,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