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和瓷器是人們經常接觸的日用品,陶和瓷像一個家庭中的兄弟,從表面上看,它們非常相似。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它們的燒成溫度不同,陶器的燒成溫度一般最高不過1100攝氏度,而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更高,有的達到了1400攝氏度。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并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悶,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敲擊時聲音清脆,表面用一般很難劃出溝痕。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是瓷土,主要成分是矽和矽酸鹽氧化物,如陶土、黏土、長石等,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也可成為陶器。瓷器的表面可以上釉,有更加防水、堅固和美學的效果。
陶器有吸水性,瓷器胎質堅硬緊密,不吸水或吸水性很低,瓷是由陶發展而來的,在曆史上,中國有着東方瓷國的美譽。
新石器時代的人們發現,将泥巴晾幹後加火一燒就變得堅硬起來,燒制後的泥碗能夠滿足人們取水存水、盛做飯食的需要,這是陶器的産生。人們開始了畜牧養殖、發展農業的定居生活,各式各樣的生産工具被人們陸續發明創造出來。陶器也滿足了使用需求,
商代制陶工藝得到普遍的發展,帶釉的硬陶在這個時期已經出現,陶器此時已經不再局限于盛物器皿,日用品類、建築類、祭祀禮器類應用的範圍更廣。 秦漢時期陶俑的工藝也達到空前的水準,秦以兵馬俑著稱。
隋朝在瓷器燒制上有新的突破,有了青瓷燒造。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謂已經蛻變到成熟的境界。不但釉料發展成熟,火燒溫度能達到攝氏一千度以上,不僅形成了以南方越窖為代表的青瓷和以北方邢窖為代表的白瓷兩大瓷窖類型,還有了釉下彩瓷,主要是長沙窖的釉下彩瓷和唐三彩陶器。這時跨入了真正的瓷器時代。
元朝也有新的發展,随着人們的審美意識不斷的提高起來,青花瓷器最初是在釉下彩的基礎上燒制成功的。青花瓷屬于釉下彩青花裝飾藝術,是氧化钴類的金屬元素為着色劑。
在坯體上裝飾,然後再通體施透明釉色覆蓋在整個坯體的表層,以1300°的高溫一次燒成。青花瓷表面十分光潔,呈色性很強,裝飾題材和技法的運用繼承了唐宋傳統的藝術風格,也融合了蒙古族文化,使用了繪畫、印花等多種技法,青花的紋飾色彩,或藍地白花,或白地藍花,交相呼應,精美至極。
陶瓷發展到了明代又進入一個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為主,特别是青花和五彩。是陶瓷史上一個斑斓多彩的時代。明代的青花陶瓷裝飾藝術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各具特色和魅力。景德鎮規模最大,成為了主要的窖廠,“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是當時的盛況,明代後走入了彩繪的世界。
清朝的瓷器可謂登峰造極,數千年的經驗,加上景德鎮的天然原料,使清朝的瓷器制作技術高超。這時的青花裝飾色澤更為清麗暢快,裝飾精細華美,紋飾的層次感鮮明,給人以典雅别緻的美感。
陶器演變成瓷器的過程中,原本樸實的陶土,在火的淬煉下,青者若藍天,月白勝美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經磨砺而煥新生的驚喜,使每一件瓷器都成為無雙的存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