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的褐色分泌是否正常?很多朋友有這個疑問,臨床上也必較常見,從大家的留言來看問題是很普遍的。
這個問題需要細化來講解一下。首先明确一點,中醫講的調經是包括這種現象的,有處理方案。
我們需要從月經周期、經量、經色、經期有無不适症狀等方面來綜合考量,包括西醫的各種檢查措施都可以一起算進來評估。
(1)一般正常的經期是5-7天左右,而月經期有褐色分泌物的朋友,多見的是存在經期延長的情況,算上這種褐色分泌物的時間,經期可能會在10天左右或者更長,這樣的話肯定是有問題。
(2)月經期正常的血量大概是50-60ml,如果超過80ml就算經量過多,少于30ml就算少了。這樣大概每天換3-5塊衛生巾,一次經期用20片左右衛生巾基本正常,一片衛生巾全濕的話大概有5ml左右。現在35歲以上的女性,好多存在月經量少的問題。有些是周期短,經量少,比如月經周期5天,其中2-3天都是一些褐色分泌物,隻有2天是正常的經血,而且經量少,這種情況的話就需要處理。
(3)如果月經周期不準,月經提前或推後,或者有時閉經,或月經先後不定,或經期有血塊等情況,合并有褐色分泌物的,也是考慮有問題。
(4)如果合并有痛經、經期感覺烘熱、異常出汗、頭暈頭痛、經期腹瀉等問題的話,肯定也是需要治療的。
(5)西醫檢查來看,有婦科炎症、婦科良性腫瘤、宮頸問題這些,容易有這個經期褐色分泌物,當然也有很多西醫檢查是沒問題的。
問題大概就是列出來的這些,下面談中醫怎麼認識這個問題,如何來治療。
病機梳理:
月經的問題,多數會考慮到寒和熱,火和水,氣和血的問題。寒熱講的是病邪性質,火和水講的是五行,氣和血講的是生理基礎。
一、寒和熱的問題
如果是經前出現的褐色分泌物,偏熱的為多;經後出現的,則偏寒的多;如果經前經後都有幾天這種褐色分泌物,多是存在寒熱錯雜的情況。
這裡的具體判斷就要綜合全身情況來看,比如有經期怕冷、小腹冷、手腳冰涼這些問題的話,那就判斷是内寒。如果有怕熱,感覺烘熱,盜汗,口幹口苦等情況,則是有内熱的問題。
按照生活常理來分析,有熱則血跑得快,到前面去了;含水的東西被烤一下的話,顔色會加深,變成褐色。
寒的話則是因為寒性凝滞,有寒的話血流會變慢,在後面,而且容易血瘀,有瘀滞的話顔色會加深,如果伴有月經血塊的問題,多會考慮有寒。
二、火和水的問題
《傅青主女科》裡面有這樣一段話:夫火太旺則血熱,水太旺則血多,此有餘之病,非不足之症也。
火太旺則水少了,水不足則顔色深了,可以出現褐色或者偏黑色的經血。這裡的治療有兩條路,一條是把熱洩掉一些,這個瀉熱針對的就是伏熱,潛伏在裡面的,你每次來月經都出現相同的症狀;另一條就是水再增加一些,用些滋陰的藥物,比如熟地、阿膠、麥冬之類的。
三、氣和血的問題
關于經量異常的問題,中醫有個病名叫“崩漏”,“崩”就是經血量一直很大,收不住的那種,時間很長,有些可以持續1個月都不停。“漏”則是經血量不多,但是時間長于正常的經期,多數在10天以上。這種褐色分泌物的情況多數是歸在“漏下”這一塊,量少時間長。其中漏下的病機有重要的一條就是“氣血虧虛,脾不統血,血不歸經”,可以用歸脾湯來治療。
這裡展開來解釋一下,中醫講“脾主統血”,指脾有統攝血液在經脈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脈外的功能。脾主中焦,化生營氣,營行脈中,血由氣攝,脾虛則營氣化生不足,影響統攝血液的功能,容易引起各種出血疾患。幾乎所有的異常出血都可以從這反面去考慮一下。
上面講的是虛證,其他還有氣滞、血瘀這些實證,或者虛實夾雜證。因為氣虛也可以導緻血瘀,有瘀滞的話會血偏黑褐色,或者伴有血塊。氣滞也可以導緻血瘀,出現褐色分泌物,這些就可以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一些方子來治療。
臨床運用:
我自己在臨床上處理這個問題,主要是從水和火這裡去切入,可能會兼顧一下氣滞血瘀的問題。運用伏邪的理論,先把一些伏熱拉出來,再去用滋陰補血的辦法,兼顧處理氣滞血瘀,這樣就标本兼治,可以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有人講說這個問題有些艾灸有效,如果病機是純寒證,純虛證,艾灸是會有效。但現在的病人病情都是比較複雜的,沒有那麼單純,寒熱錯雜、虛實夾雜的情況比比皆是,這種用艾灸會适得其反的,有些甚至是導緻這種情況的原因。
有人來看病說經量非常少,隻有2天這種黑褐色的分泌物,都沒有正常的經血,最後反複追問,才知道是每天堅持自己艾灸的病人,那這個就是火把水都烤幹了,沒有正常月經了,不得不慎。這些都是艾灸使用不當造成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