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作為一個行省名稱,衆所周知,是在明朝以後。但是貴州作為一個地名稱呼,卻在明朝以前,曆史上第一次出現關于“貴州”的記載,是在宋太祖開寶七年。在此之前,貴州叫“矩(ju)州”,而不叫“貴(gui)州”。
在南北朝時期,地方土族豪族開始崛起,并形成了自己的政權。到了隋唐時期,朝廷開始在一些邊遠少數民族地區設置州縣,由當地的土著豪族任都督、刺史、縣令等,這和内地的州縣不相同,為了互相區别,所以就叫這些州為羁縻州,朝廷直管的州則稱為經制州。
唐朝取代隋朝以後,在唐高祖武德四年,将今天的貴陽一帶區域設置為矩州,為經制州,之所以叫矩州,是因為矩州南面的水面方如矩而得名。當時的土著豪族已經在此地生活了很多年,在唐高宗顯慶元年,矩州的土著豪族謝天靈舉兵反叛,被黔州的都督李子和平定。後來又發生了幾次叛亂,因此在唐玄宗天寶三年,便将矩州降為羁縻州,直接讓當地的土著豪族來進行管理。
到了宋朝初年,居住在黔西北一帶的彜族羅氏政權開始入侵矩州,将長期統治矩州的彜族謝氏驅逐出矩州,并把矩州命名為黑羊箐,其部落居住在旁邊的石人山,控制着矩州地域,因此彜族羅氏被稱為石人部落。
不久以後,羅氏政權的豪長主色回到黔西北居住,讓其兒子若藏把守石人山和矩州。到了宋太祖開寶七年,若藏讓其兒子普貴前往京城向朝廷乞求内附于宋廷。
因為當時交通不便,各個地方之間的交流較少,朝廷的官話并未在矩州這個地方流行開來。這個普貴還算是見過一些世面,雖說是少數民族,但也能說上幾句漢話。但是普貴所說的這個漢話卻夾雜着少數民族語言和地方方言的味道,當時的這地方少數民族語言在發音上很有特色,比如說把“梁”讀着“魚”,把“益”讀着“知”,把“矩”讀着“貴”。
所以當普貴前往朝廷乞求歸附的時候,皇帝問他來自哪裡,他回答說來自矩州,因為發音問題,他把“矩州”念成了“貴州”。朝廷也分辨不清,就認為他是來自“貴州”,因此在頒發敕令的時候,就在敕令中這樣寫道:予以義正邦華夏,蠻貊(mo)罔不率服,維爾貴州,遠在要荒……。就這樣,“貴州”這個名字就因為普貴不會說“普通話”而被記入了史冊。
這是“貴州”一詞第一次出現在史籍之中,後來普貴把所領的疆域納入朝廷的管轄,因此被朝廷敕封為矩州刺史。雖然在朝廷頒發的敕令中把“矩州”稱為“貴州”,但矩州作為一個州的建制,仍然還叫矩州,在一些公文用詞中,一直都叫矩州。
後來,甯遠軍節度使、蠻州總管府都總管水東的土族豪長宋景陽把羅氏又驅逐出矩州,占領了矩州之地。到了宋徽宗宣和元年,朝廷行文任命思州的土司長官田祐恭加挂“貴州防禦使”職銜。從此,“貴州”之名才取代“矩州”,成為一個地方行政區劃名稱被确定下來。
到了元朝時,又在原矩州之地設置貴州。元朝末期,将原矩州周邊的幾個土司長官司改升為貴州宣慰司,其疆域面積才開始變大。明朝以後,朱元璋時期,曾在此地設置有貴州宣慰司、貴州衛、貴州都指揮司等建制。
朱棣時,也就是成祖永樂十一年二月,将原周邊的幾個州府合并設置為貴州布政使司,“貴州”這個詞才作為一個行省的名稱确定下來,一直沿用至今。
文|夜郎君
歡迎訂閱夜郎春秋,聽夜郎君講你從未聽過的故事
夜郎春秋,一個專注于貴州人故事的自媒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