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語中君子的表述?“修養”這個詞有種種解釋最早是指道士們的修煉,後來擴展到修身養性住進深山,清心寡欲,迎晨旭而起舞,對月色而吐納,意在得道成仙,那是一種修養克勤克儉,克己奉公,戒驕戒躁,非禮勿視,存天理而滅人欲,服從命令聽指揮,也是一種修養所以,修養有不同的目标指向我曾說修養是一個打造自我的過程打造,也包括打磨,反複打磨,也可能磨掉了個性,沒了自我這樣一來,把自己打造成什麼樣的人,就成了重要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關于論語中君子的表述?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修養”這個詞有種種解釋。最早是指道士們的修煉,後來擴展到修身養性。住進深山,清心寡欲,迎晨旭而起舞,對月色而吐納,意在得道成仙,那是一種修養。克勤克儉,克己奉公,戒驕戒躁,非禮勿視,存天理而滅人欲,服從命令聽指揮,也是一種修養。所以,修養有不同的目标指向。我曾說修養是一個打造自我的過程。打造,也包括打磨,反複打磨,也可能磨掉了個性,沒了自我。這樣一來,把自己打造成什麼樣的人,就成了重要問題。
這涉及人格設計。懂禮節、知規矩、通情達理,懂謙恭、知退讓、有所敬畏,謹言慎行,進退有據……這都涉及人格設計和修養。關于人格設計,我想起了一個詞:君子。
《論語》中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君子是孔子和儒家人物心目中的一種理想人格,也成了華夏傳統中的一種理想人格。關于君子,孔子說了許多。他與弟子們反複讨論,弟子們反複問,他就反複回答,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論語》總共13700字,“君子”一詞出現了108次,平均每120個字就有一個“君子”。
看看這些說法吧: “君子愛财,取之有道”“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黨”“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孔子喜歡把君子與小人放在一起形成對比,把他所認定的一切美德都給了君子。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孔子還賦予君子許多特點,比如,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君子有五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孔子把仁、知、勇當作君子之德,并做出解釋:“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同時,君子中庸,不走極端,把握分寸,恰到好處。怎樣才算恰到好處?“溫良恭儉讓”就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準則。這一切,是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儒家的人格理想,也許不再是我們的人格理想。不過,孔子和儒家文化對國人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直到今天,如果人們稱你“君子”,仍然是一種很高的評價。
孟子說他善養浩然之氣,那是修養的一種高境界。什麼是浩然之氣?孟子自己也說不清楚,隻是說它至大至剛,可配義與道。我想,所謂浩然之氣,應該來自強大的自我和充分的自信,來自一種崇高感。它以無愧于天地的良知和正義為支撐,應該是君子人格的集中體現。
來源: 今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