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衆所創造,并在群衆 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也稱常言, 俗話,這三者是同義詞。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俗語使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一、龍生龍子,虎生豹兒。
用高貴的龍生龍、而兇惡的虎豹生虎豹的現象,來形容壞人生壞人、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含義。
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裡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三、隻行好事,莫問前程。
要多做好事,多做有利于别人的事,而不要去考慮往後的事。在現實生活中,那些經常為别人做好事的人,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但他們并沒有想着去留一個名或得一點好處,這樣的人令人肅然起敬!
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表面的意思是說,别的山上石頭可以作為砺石,用來琢磨玉器。後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見,能夠幫助自己改正錯誤缺點,或提供借鑒。
五、仙果難成,名花易隕。
世界上的美好事物要取得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要保持它的最佳狀态更是非常困難的。
六、生命有限,藝術無涯。
一個人的生命有長有短,但總是有限的;然而在藝術這條路上,要追求它的完美是沒有邊界的。
七、禮下于人,必有所求。
禮:禮物;求:請求。送禮物給人,一定是對人有所求助。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個人無原無故地對你好,那他一定有什麼事有求于你。
八、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後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