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帶102個行李?■本報記者 黃楊子 通訊員 金平 胡楊,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回國帶102個行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本報記者 黃楊子 通訊員 金平 胡楊
日前,由來自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眼科、消化内科、骨科、神經内科、心髒及大血管外科的6位專家組成的“上海市一醫院第八批援遵醫療隊”抵達遵義,6名隊員将分赴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遵義市第五人民醫院、遵義市中醫院相關臨床醫學中心開展為期半年的技術幫扶工作。
“此次援遵,各位隊員除了各自的生活必需品,還都針對遵義當地疾病譜和學科發展現狀,帶來一樣‘特别的行李’。我這次帶的是一台先進的優路铥激光手術設備,主要用于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腫瘤以及部分腎盂輸尿管腫瘤。”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第八批援遵醫療隊隊長、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荊翌峰告訴記者,由于這一設備較昂貴,特地聯系有關廠家,他們将為當地免費提供相關設備。
市一醫院眼科早在2012年就建立我國首個眼底病評估中心,并制定一系列眼底影像采集和評估規範。此次援遵的市一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蘇莉就在她的行李中帶上了一件“神秘寶貝”——裝載了國際最新眼底影像評估軟件的電腦。蘇莉說,這台電腦能實時連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讀片中心進行遠程會診,也能進行眼底影像數據分析開展臨床研究,還可以開展眼底影像教學和眼底疾病遠程篩查。帶上這台電腦,相當于帶上半座眼底病評估中心。
“我想讓當地骨科醫生手更巧、縫合術理念更新。”市一醫院第八批援遵隊員之一、骨科副主任醫師吳曉明在援遵請願書裡寫道:“我深感雲黔等地區的骨科醫生在治療理念上與沿海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希望能夠全力參與,幫助雲黔地區提升醫療水平。”
吳曉明帶的是一本第二版《骨科縫合教程》。“骨科縫合技術課程”涵蓋軟組織修複與愈合基礎,骨科縫合技術訓練和骨科打結等内容,對于提升基層創傷醫生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有着重要意義。教程除了以圖示結合文字描述外科縫合技術外,還可以通過掃描每個章節後的二維碼,觀看專家手術操作過程的課程視頻。同時,吳曉明還将盡力推動“骨科縫合技術”學習班落地遵義。
神經内科從第一批援建專家開始就緻力于發揮遵義中醫醫院的優勢,把睡眠障礙的中西醫結合診治定位于其特色診療。神經内科副主任醫師朱潇穎則想以“多導睡眠技術”為當地患者帶去“一夜黑甜”。“我希望通過詳細問診和多導睡眠技術的輔助,盡早發現患者被撥亂的生物鐘,并在精準化分類的基礎上,完成病因導向的生物鐘校正。”朱潇穎說。
消化内科副主任醫師陳達凡、心髒及大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樊永亮同樣帶了一份心願清單。他們說,遵義與上海同為具有“紅色基因”的城市,此次援遵,所有醫療隊員定将在做好醫療幫扶工作的同時,在生活和健康保障方面為當地老黨員送上一份特别溫暖。
自2017年以來,市一醫院對口幫扶遵義,先後建立眼科臨床醫學中心、心髒病臨床醫學中心、神經内科臨床醫學中心、老年病臨床醫學中心、消化病臨床醫學中心和泌尿疾病臨床醫學中心,每半年派遣專家接力式幫助“六大中心”發展。七批共39名專家在當地累計開展技術示教940餘次,培訓醫務人員上萬人次,直接輸出新技術、新項目26項,聯合開展科研課題12項。
來源: 解放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