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十二月十三号,洛陽城風平浪靜,一個突然掉落的銅球,掀起了巨大的波浪。一個由張衡制作出來的奇怪儀器突然啟動了,在面朝西北方向的門口上銜着的珠子,重重地落了下來。很多人對這個現象也是不理解,雖然議論紛紛,但很快都因為不解而失望離去。
在那個通訊落後的年代裡,過了好幾天,才有一個西北而來的譯者乘着快馬而來,高喊“隴西地震”。原來銅球掉落的方向就是地震的方向,人們被這古怪的儀器震驚得說不出話了。
原來張衡制作的地動儀,真的能探測出地震方向。
張衡,字子平,章帝建初三年,他出生于一個落魄的官僚家庭,他的祖父是當地的一個小官吏,曾經任蜀郡太守和漁陽太守。不過,張衡年幼的時候,家境已經衰敗了。自小生活條件艱苦,有時候還要依靠親友的階級。
好處是能讓他接觸到社會下層的一些勞動群衆,務實于基礎。不得不說,這對他後來從事科學創造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張衡從小刻苦好學,當時的南陽,不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非常發達。張恒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進步飛速,家裡的書籍也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欲了。
從16歲開始,他逐漸走出家鄉,廣泛交友,遊覽名勝古迹,考察風土人情。最後他來到了首都洛陽,在最高學府太學就讀,成為了一位學識比較淵博的學者。
很快,張衡就對枯燥的官場感到厭倦。于是,他專心投入到科學研究當中,根據自己的科學知識和實地考察研究出了地動儀,震驚一時。當時有許多人都不相信,直到隴西地震,地動儀被驗證成功,才有了開頭那一幕。張衡一生為我國的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謹慎謙虛的治學态度,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
自從建國以來,史學家王振铎根據《後漢書》中196字,制作出的一個地動儀模型,這個模型也進入了中小學的教材,整整影響中國三代人。
因為,這個模型存在很多争論,最大的原因就是,複原的這個模型并不能正常工作,也就是沒有辦法預測地震的方向。中國地震學傅承義院士還曾經戲稱,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而這樣一個模型竟然在教科書上這麼多年,讓很多學生一直本騙。
在這種情況下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古籍記載有誤,一種是後人的理解有誤,所以制作出來的模型不精準。随着人們對地動儀的争議越來越大,2017年投入使用的中小學曆史教材中,有關張衡地動儀圖片的内容被删除,其他地方也均作了适當的調整。
這一行為并不是說地動儀并不存在,隻是在現有的情況下,對這部分内容進行更精準的修改,這也是尊重曆史的表現。
但是我們現在所有的地動儀模型,隻是我們當前這個時代對于張衡的理解。至于東漢時期,張衡所制的地動儀究竟什麼樣?沒有更加詳細的記載,我們也無從得知,隻能根據簡略的記載,推理而出。地動儀是張衡對地震探測方面的一種大膽的嘗試,目前為止,地震探測儀在我們生活中有重要的意義。
總體來說,張衡對後代科學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可以保持質疑,但不能因此否認張衡的偉大貢獻。畢竟在那個時代,科學知識也沒有現代如此發達。再加上複原的難度極大,不過在未來,張衡地動儀的研究和複原,曆史意義還是要多過現實意義的。國際上用張衡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環形山,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張恒對現代科學發展的重要意義。
現在的科學發展日新月異,在自然災害的預防和預測方面,以前較古代有了很大的提高。正确認識地動儀的作用,不要将張衡神化,這對我們正确的認識曆史有着積極地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