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0:24:27

藝術品之所以珍貴,并不是因為它的工藝材質或者好看,而是背後深厚的曆史社會背景,以及極富想象與創新的表現手法。科學同樣需要想象,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愛因斯坦提出空間像床墊一樣會凹陷彎曲,天馬行空;哈勃發現宇宙在持續膨脹,認為宇宙起源于一個"奇點",不可思議。馬雲25年前在美國看見互聯網,斷定以後必将是互聯網的天下,并身體力行,很有想法。人類"無中生有"地發明了文字,以及法律、公司、宗教、國家等。人類世界的今天正是由虛構和想象創造的。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1

14-16世紀墨西哥阿茲特克帝國,代表火神的領主面具,由珍貴的綠松石制成

當人類面對一系列無法解釋和掌控的議題時,認為世界必然存在着一種超自然的秩序和力量,便湧現出了各種神靈和宗教。統治者也樂于宣揚自己代表神靈掌管人間。

藝術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

藏品800多萬件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規模最大,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由于空間的限制,目前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大英博物館的地位得益于其背後的大英帝國。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2

那麼,有了這些藝術珍寶,大英博物館還聯合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出版社之一泰晤士&赫德遜(Thames & Hudson),來共打造這兩本書。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3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4

泰晤士&赫德遜成立于英國,迅速地參與到了重建英國文化的大圖景中去。出版社的名字取自分别代表倫敦和紐約的河流之名,宗旨是書既要有趣,又要有知識含量,讓藝術成為"沒有牆的博物館"。

創新的橫向類比結構

首先來看《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的目錄: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5

可以看到,它不是像傳統曆史書那樣按照時間順序編排,而是按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來展開!在每一章的同一主題下,彙集了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曆史階段的文物來進行講述。

我們再來看《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的目錄: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6

可以看到,它不是通常的哺乳、魚類、鳥類這樣的動物類别體例,而是按照動物的社會屬性來劃分,由弱到強,從野生,馴養,珍藏,一直到人類自己虛構創造,從自然動物到非自然動物,來展開的。它們也從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人與動物的關系,來展開的。在每一章的同一主題下,跟《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一樣,彙集了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曆史階段的文物來進行講述。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7

正如"博物君"張辰亮所推薦的:"展示博物館藏品的書很多,但是他把大英博物館裡的海量藏品重新分類。同一個動物題材的文物分到一起,戴帽子的人分在一起,坐着的人分在一起。這樣的話,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曆史階段的文物就以這種奇妙的形式展現出來。

乾隆皇帝的精美坐像旁邊,就是剛果國王的樸素的雕像。古埃及的魚形玻璃瓶兒下一頁就是日本匠人雕刻的精美鐵鯉魚。文明之間的界限一被打破,就很容易發現世界各大文明之間的共性和傳承。你不會以我們國家怎麼樣、他們國家怎麼樣來看待文明,而是站在上帝的視角,欣賞整個人類的文明。"

提升藝術修養與審美

精選大英博物館600餘件館藏品。藝術形式上,包含了繪畫、雕刻、手工藝品,以及一些珍貴的出土文物;風格上,有自然主義作品,也有諷刺主義的現實題材;時間誇張上,囊括了從遠古的冰河時期到今天。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8

自然主義作品:17 世紀早期日本,繪有花草、人物和動物等圖案的箱子

《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選取了360件以人類面孔為主題的藝術品。全球70多億人中,沒有任何兩個人長得完全一樣。每張面孔都是一種身份的标志,是人類表達、情感和性格的主要載體。人類的一切經曆都寫在臉上。因此,人類的臉成為藝術史上最強大、最永恒的主題,也是最适合來表現人類的生活。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9

現實主義作品:1844年電雕版畫,裝扮成人的猴子

人類将動物拟人化。插畫家把猴子描繪成優雅地拿着煙鬥、穿着毛領大衣,一副紳士模樣,意在諷刺現實,反映的是人類的虛榮和愚蠢。

《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選取了大英博物館260件動物相關的藝術品。人類對動物有着複雜的感情,無論是作為經濟商品、人類夥伴,還是文化符号,動物都已經深刻地融入到人類社會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類各個時期關于動物的文物藝術品,不僅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從側面诠釋了人類曆史與文化。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10

極具張力的誇張表現手法與冷靜的寫實風格

這些藝術品運用多變的形狀、豐富的色盤、不同的質地,以及點、線、面、體等造型手段,在二維平面或三維空間中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形象。在無形中潛移默化,提升藝術修養與審美。在今天,無論對産品的商業價值,還是個人的社交來說,審美都是重要的競争力。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11

約13000年前的冰河時期,帶鈎端的猛犸象形投矛器

人類社會的百科全書

大英博物館的最新作品分别從不同角度來講述人類社會,《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是從正面,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即人與人的互動,來進行講述;《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是從側面,人類視角下的各類動物,即人與動物的互動,來進行講述。它們綜合起來,涵蓋古今,使人類社會更加立體化、具象化,全景式描述了人類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是一部藝術化的人類社會百科全書。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12

約1850年的伊朗,銅匠

無論是遠古的狩獵,馴化家畜,還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高度專注的手工勞工,經濟活動都是人類社會的基礎和必需。人類社會的存在需要一定的秩序,統治與戰争不可避免,它們構成了人類的政治。人類的認知能力是逐漸發展的,越往前,自然與超自然的界限就越模糊,人類相信有尚不能理解的超自然力量,于是用虛構和想象,誕生了各種神獸、神話、宗教,人類還對一無所知的死亡,以及善惡等這些問題的思考,所形成的看法,它們一起就構成了人類社會的文化。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13

約1890年的北美,狩獵野牛

同時,經濟、政治和文化又是相互交融的。比如狩獵,它從人類一開始的為生存而戰的職業,逐漸演變為社會精英階層的休閑娛樂活動,而成為一種文化。甚至在都铎王朝時期,追逐獵物是君王和貴族專屬的活動,是權力的象征,如果平民狩獵,則會受到死刑處罰,它又具有了政治屬性。

培養全球化的視野和格局

精選的600餘件藝術品,源自世界各地,包括了德國、英國的歐洲,貝甯、尼日利亞的非洲,秘魯、墨西哥的美洲,還有中國、印度、日本的亞洲。并且跨越了不同的時期,向我們展現了古埃及、羅馬、希臘等燦爛文明。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14

約1000—1200年的智利複活節島,摩艾石像

對同一主題,内容上的橫向比較結構,有助于我們形成用全球化的視野、整體的眼光來看問題,也能體會人類共有的情感和價值。比如紀念先祖,1000年前智利人用艾摩石像;非洲尼日利亞卡拉巴裡族有紀念祖先的木刻屏風;中國有清明祭祖的傳統;墨西哥還有個專門的"亡靈節",他們相信那些死去的親人會回到人間來享受世間的歡樂;大洋洲的所羅門群島,認為祖先去世後,還可以化為鲨魚來保護後代在海上的安全。

綜合知識運用,提升洞見

現實中的自然、曆史和社會,三者從來都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傳統的學校教育,以學科來劃分,相互隔離,往往使我們喪失了綜合思考的能力,看待事務缺乏一個整體和全面的視角。《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和《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對同一主題,從多方面運用綜合知識,用簡潔的文字,去分析和解釋。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15

約公元前1360—前1340的古埃及,魚形瓶

比如說在古埃及的很多墓穴壁畫中,發現一處細節,魚是一種魚——羅非魚。文中給出了解釋,古埃及人注意到,雌性羅非魚為了保護後代,會将魚卵含在口中孵化,有時甚至幼魚也會受到這種庇護。古埃及人把羅非魚這種能吐出活魚的能力看作重生的象征。羅非魚的這種能力是自然屬性,而人類向往死後複生卻是一種社會屬性,但它們在曆史中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理解人生,增強生命的韌性

大英博物館的這些藝術品,表達的不隻是藝術,更是300萬年來人類生活的真相,生活總是要面對的一些挫折與憂傷。它們啟發了我們的共情能力與同理心,提高抗壓能力,增強生命的韌性。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16

公元前2500年的伊拉克,描繪戰争和皇家宴會的烏爾軍旗

5000年前人類社會的真實寫照。在軍旗的一面描繪的是戰争的場景,有許多蘇美爾人佩着刀劍,并發明了戰車,戰馬下躺着死人,充滿了戰争的血腥。而軍旗的另一面是宴會的和平場景,有樂師,有歌手。

人類社會從最初就是在血腥的戰争與和平中交替前行,沖突與協作共存;美好的愛情令人向往,但它也會摻雜着欺騙和背叛,還有可能永失我愛。辛苦專注的工作才能讓一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成人的世界充滿掩飾與僞裝,統治者更是用神話來包裝自己;人們對來世一無所知,卻也滿懷期待;野生動物們成為家畜、役畜後,仍然面臨着悲慘的命運;瘟疫與人類總是如影相随。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17

山景前的父與子,貝蒂娜· 阿德勒(1913—1993)

貝蒂娜·阿德勒以她的丈夫和兒子為原型創作的亞麻油氈版畫。她剛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她用這種方式來回憶30 年前丈夫教兒子讀書識字時溫柔而鼓勵的眼神。

啟發創新和探索

人類持續的探索,對自身以前的生活有了不斷的了解,對文化現象也有了解釋。像從古至今最常出現的獻祭主題之一是人對公牛的祭宰。盡管早在一萬年前就被人類馴化,但公牛似乎被廣泛視作典型的黑暗象征。回望人類發展曆程,可以發現公牛代表着馴養和野生的分水嶺,而人類也正是跨越了這道界線進化而來。宰殺公牛也象征着人類戰勝野蠻。不過,在人類史上不缺少黑暗和愚昧的時刻。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18

2世紀的古羅馬,密特拉屠牛像

密特拉神和公牛的故事源于波斯,在羅馬帝國廣為流傳。在密特拉神殺死公牛的同時,刺出的鮮血使生命和光重生。

無論是對自然,還是對人類社會,所有的疑問的并沒有打開,總是還有許多的未知等待着去探索。在已發現的文物中,仍然有許多未解之謎。像烏爾軍旗,還有廣為流傳的綠松石雙頭蛇,目前對它們的用途,仍尚未可知。冰河時期的投矛器也會激發我們的好奇心,看看它到底是怎麼使用的。這套書每件藝術品的背後,都有着深厚的曆史背景,可以順着書中簡潔的說明文字線索,再去挖掘探索。

大英博物館以什麼聞名于世(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19

5—6世紀的伊拉克,刻有銜尾蛇環繞獅子的印章

銜尾蛇的形象與現在的"貪吃蛇"遊戲如出一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