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
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九月的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秋高氣爽,涼風陣陣。穿過中國一重集團一排排極具曆史年代感的紅色廠房,進到萬噸水壓機鍛造車間,一股熱浪撲面而來。
眼前,一個被燒得通體火紅的巨大鋼錠被吊鉗夾着緩緩運到水壓機的輔具上,随着咣咣咣的鍛壓聲響起,火花飛濺。
劉伯鳴資料圖片
不遠處,鑄鍛鋼事業部水壓機鍛造廠副廠長劉伯鳴身着厚重的白色防護服,頭戴黃色安全帽,手持對講機正指揮各工種協同作業。
“我的工作,通俗來講,就是用15000噸的‘大錘’把1250攝氏度高溫的鋼錠捶打成各種形狀、尺寸不一的産品。”回到休息室,劉伯鳴脫下衣帽,衣褲已被浸濕。
劉伯鳴所在的水壓機鍛造廠是中國一重集團大型鍛件的主要制造廠,承擔着我國核電裝備、石化裝備、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大、特、新鍛件産品的鍛造任務。
作為大國重器的鍛造者,工作32年,劉伯鳴參與和見證了我國超大鍛件國産化、産業化的全部曆程。
核電站常規島低壓轉子,是核電站發電的關鍵設備。此前,我國的百萬千瓦整鍛低壓轉子一直依賴進口,每支進口價高達8000萬元。為了掌握核電站建造的主動權,我國下決心實現核電站常規島低壓轉子的國産化。
“國内一片空白,沒有任何的技術參考。”剛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劉伯鳴有點蒙。“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要不來、買不來,得靠我們自己幹出來。”他心裡暗下決心。
核電站常規島低壓轉子壓實度要求極高,長達14米、直徑近3米的超大鍛件中不允許有米粒大小的缺陷,更不允許存在任何孔洞和裂紋。那段時間,他全身心投入技術攻關。“要啃下這塊‘硬骨頭’,把它幹好,就得下硬功夫。”劉伯鳴和科研團隊吃住在車間的水壓機旁邊。困了,棉襖往地上一鋪,倒頭就睡;醒了,就和大家一起研究鍛造工藝。
整整40多天,715噸整鍛低壓轉子鍛造成功,最終實現世界最大715噸百萬千瓦整鍛低壓轉子自主化制造,技術居于國際領先水平,不僅填補了我國鍛造技術的空白,也徹底打破了此類核電關鍵鍛件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
近年來,劉伯鳴深深感受到國家對科技創新和技能人才的重視,極大地提升了技術工人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他帶領攻關團隊先後攻克百餘項重大産品鍛造工藝難關,填補國内行業空白40餘項,攻克20餘項超大、超難核電高端産品鍛造技術難關,多項産品打破了國外壟斷,為我國在超大鍛件制造領域赢得了國際話語權。他本人也榮獲了大國工匠、全國勞動模範、龍江楷模等多項殊榮。
今年,劉伯鳴又有了一個新身份:黨的二十大代表。“一定不負使命,認真履職。”談及即将赴北京參會的心情,他表示既充滿期待,又深感責任重大。“在國家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作為‘裝備人’要矢志不渝,在新産品上不斷創新突破,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創造更多令世界矚目的奇迹。”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30日03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