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深中通道的沉管隧道E24管節在水下實現精準對接,标志項目沉管隧道東側9個管節全部完成沉放安裝。至此,項目全線累計沉放27個管節,安裝長度達4207.8米,沉管段安裝突破5/6。
深中通道全長24公裡,其中海底隧道長6845米,沉管段長503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E24管節為标準管節,長165米,澆築後重約8萬噸,由保利長大廣州打撈局聯合體深中通道S08合同段承建。
直面深海複雜水域環境
“慧眼”助力水下精準對接
7月20日晚,拖航編隊提帶管節,在廣東海事局、深圳海事局的保駕護航下,跨越珠江口截面交通流量超1000艘次的繁忙航道,于21日12時23分到達施工水域。
受近期頻繁降雨影響,珠江上遊徑流量增強,增加了回淤風險和浮運安裝難度。“我們借助水下‘慧眼’,在淺灘深槽、回淤強度大的複雜施工水域環境,實現沉管的高精度對接。”廣州打撈局深中通道S08合同段項目經理孔維達介紹。
施工團隊的“慧眼”,除了北鬥衛星定位系統、自主研發的測量塔外,還有沉管隧道施工輔助決策系統。該系統由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與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聯合打造,融合了全站儀、姿态傳感器等多種高精尖設備功能,并可通過二維和三維形态實時顯示安裝情況,實現管節對接全過程導航、定位、監測。同時,廣州打撈局施工團隊還應用自主研制的世界首艘船架分離式全智能碎石整平清淤船,碎石整平精度誤差不超過2.5厘米。
7月22日14時,曆經精調沉放、拉合及水力壓接等工序,E24管節完成對接安裝。21時30分,經貫通測量确定,E24管節安裝絕對偏差及相對偏差均符合設計及驗評标準要求。
克服水壓、腐蝕等考驗
刷新海底沉管隧道澆築記錄
對建設團隊來說,沉管不僅要實現高精度沉放對接,還要在海中經受得起長年累月的水壓、腐蝕等考驗。因此,沉管管節澆築的“芯”技術尤為重要。
沉管管節為矩形雙層鋼殼、内部填充自密實混凝土的複合結構型式,每個管節有2200多個密閉隔倉,澆築精度要求高,且澆築過程基本不可逆。為高質量完成預制,項目研發團隊研制出一套世界首創的智能澆築設備及系統。
“目前,我們混凝土填充密實度達100%,解決了鋼結構與混凝土的耦合受力難題。此外,經過工藝優化,每個管節澆築工期縮短至29天,不斷刷新大型海底沉管隧道的澆築記錄。”保利長大深中通道S08合同段項目經理吳旭東說,在高質量完成項目沉管隧道E32至E24共9節沉管澆築預制的同時,項目部也對技術成果、經驗進行總結,目前已有5項技術獲國家專利發明認可。
據悉,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段由32個管節和1個最終接頭組成,西側需完成23個管節(含最終接頭)的沉放施工,東側完成剩餘9個管節。2021年8月,沉管隧道東側首個管節(E32)完成沉放對接,正式開啟了項目東西兩側同步安裝沉管的新征程,在國内首次實現連續半年每月安裝2節大型沉管的工效。目前,全線累計完成27個管節沉放安裝。
在完成E24管節的沉放安裝後,深中通道計劃本月底進行沉管隧道西側管節沉放。
南方日報記者 袁佩如 通訊員 粵交集宣 嶽路建 劉炳輝 黃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