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教授當是我的國學啟蒙老師。
說來也是緣分,記得當年剛上大學那會兒,有一天我不知是什麼鬼使神差,突然想搜兩集《百家講壇》看看。當時網上正在熱播他的新作——《易經的奧秘》,于是本着試試就試試的态度,我滿懷對封建餘孽的批判精神點了進去,也就看了五分鐘左右,我便抛棄了之前的所有偏見。
曾仕強教授真的當得起“大師”二字。他是真大師,不是江湖上那些打着“大師”旗号行騙的妖魔鬼怪。他也不是圖書館裡那種一門心思搞學問的老學究,而是非常注重經世緻用的老學者,所以他的學問更偏向于實際。與其說他是個國學大師,不如說他是一位真正的人生導師。
1935年10月20日,曾仕強出生于福建漳州,當時正值戰亂,加上父親的工作關系,少年時的他便跟随家人一起來到了祖國的寶島台灣,并在台灣修學長大,畢業于台灣師範大學,後取得了多個博士、碩士學位。
他曾任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統一促進會理事長等,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被企業界尊稱為:中國式管理大師、華人三大管理學家之一。他曾在函谷關現場講解《道德經》,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進行了現場錄制。他的著作等身,任何一本作品都足以成為高校畢業生的研究課題。
2018年11月11日,曾仕強教授在台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
和樂,是曾仕強教授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你任何時候看到他,他都是一副漫不經心的笑容,就像彌勒佛一樣,自帶福相。俗話說“相由心生”,曾仕強教授完美地诠釋了這句真谛。
他是一個國學大師,同時也是一個管理學專家,他的管理學理念正是來源于傳統國學,更準确的說,來源于《易經》。所以他的管理學不是冷冰冰的知識,不是要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對立起來,而是把二者看做一個整體,從整體的高度去尋求一種微妙的平衡。
他提出了一個讓人費解的問題——“是呼氣重要,還是吸氣重要?”
大多數人都認為吸氣更重要,因為大多數人都覺得不吸氣就會缺氧窒息。但曾教授卻認為呼氣更重要,原因很簡單:當你呼氣呼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自然會吸氣,完全不必擔心窒息。或者說得再透徹一點,呼吸本身就是一件不需要費腦子的事,不需要你把注意力放在這上面,你隻管大膽地呼氣,吸氣是自然的事。
其實“呼吸”的背後,隐喻的是“奉獻”與“索取”。如果人人都急于吸氣,害怕不吸氣就會窒息,甚至害怕自己不吸氣就會被别人吸走,那勢必會導緻利己主義橫行,徒增社會整體的生存壓力。而曾仕強教授想表達的是,“奉獻”和“索取”就好比“呼吸”,是一件事的兩個面,人不能隻吸氣不呼氣,就好比人不能隻索取不奉獻。相反,你隻管大膽地奉獻,當你奉獻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想不索取都不行。同樣的道理,如果你隻知道索取,當你索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想不吐出來都由不得你。
老闆和員工之間的關系、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系,恐怕就在這裡面。
他說:“一切東西,好不好,對與錯,都用合不合自然來檢驗它。”
好壞往往隻在一時一事,沒有一個絕對的标準,想要立于不敗之地,答案依然是順應自然。
那麼如何才能順應自然呢?你就要先去了解自然,感悉自然規律,知道這件事如果這麼做的話可能會導緻什麼結果?這樣的結果自己是否願意承擔?如果自己及時改變策略,是否能有所彌補,或者變得更糟?等等,這些問題,就是《易經》可以回答的。
曾仕強教授堅決反對把《易經》當做一本算命的書看待,但他同時也承認,學《易經》确實可以幫人掌握自然規律,甚至預測未來,這并非玄學,而是自然科學。
就拿《易經》中的六十四卦來說,從“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到“中孚、小過、既濟、未濟”,每一卦都是一個規律。《易經》不會告訴你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它隻會告訴你如果你這麼做,會得到什麼結果,你自己看着辦。
所以曾教授認為,《易經》就像是一本字典,不需要你倒背如流,更不需要你把每個細枝末節都解釋得很清楚,當你需要的時候,你去查就行了。
從他身上,我們能真實地感受到:為人和治學原來可以是同一種态度。道和儒在他身上得以和諧相處,呈現出一種人的理想狀态,我終于明白了孔子的那句“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最後,獻上曾仕強教授的幾句生活感言,也讓大家感受一下他可愛市儈一面,與諸君共賞!
1.做人做事兼顧并重,透過好好做人來把事情做好。
2.發展事業本身并沒有什麼目的,必須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完成修、齊、治、平的人生使命,立業才有價值。
3.隻有組織成員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為一,産生強大組織力。
4.以不變應萬變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誤解而放棄。
5.持經達變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則,卻必須因人、因時、因事、因地而應變,以求制宜。
6.什麼叫本事?就是你有能力,還要加上你表現得讓人家很歡迎你,很接受你,對你心服口服。
7.人的心思最容易從眼睛裡看出來,因此要修煉眼睛,練到(眼神)麻木不仁,别人猜不透你的心思。
8.有時候心裡清楚清楚,嘴巴含含糊糊,才是正确的。心裡清清楚楚,嘴巴直來直去,容易得罪人。心裡糊裡糊塗,嘴巴含含糊糊,死路一條。
9.老闆問你有沒有空,你答有空也不行,沒空也不行,你就答馬上來。中國人往往講第三種話,講第三種話的人長命百歲。第三種話,就是讓人沒辦法得寸進尺的話。
10.你不躲起來大家注意不到你,你一躲起來就都看到了。
11.不要用第一印象論斷人,很危險,但要小心别人用第一印象論斷自己。
12.人經常是表裡不一的。你覺得這個人笑嘻嘻的,很和藹,實際上個性不好的人也會慢慢裝笑容來緩和自己。
13.你喜歡的别人不一定喜歡,我尊重别人的喜好。不強求。
14.飯不夠吃了怎麼辦?你說飯不夠了,大家一擁而上擠破頭去搶。所以聰明人就知道,悶聲不吭聲,第一碗裝少一點,快點吃,第二碗再去裝,壓多一點,裝的紮實紮實的,然後再講,飯不夠了。你們搶死了,我飽了。你們看我們很多資訊,并不把它公開化,我們會先自己滿足了再公開。
15.中國人往往同時會講兩句非常矛盾的話。要想真正了解中國人,就要從這裡開始。他嘴上講“你看着辦”,心裡卻會告訴你“你敢看着辦?試試看!”他口口聲聲說“沒有關系”,心裡卻想“沒有關系才怪呢”。他說“你随便”,就是“不能太随便”的意思。
16.一個人到了一個(新)地方,先安靜下來,了解了解當地的狀況,了解了解領導的個性,然後再熟悉一下環境,跟其他人打打交道,等到大家都支持你,你才放心地表現。如果你沒有把握大家會支持你,最好不要表現,否則穩定出醜。
17.上面看你順眼,你就表現得好;上面看你不順眼,你再好也是不行的。當你得到機會,當你受到上面的提拔,當你得到很多人的賞識,你要特别小心,不能表現過度。
18.當一個人配合人家,配合到大小事情你都知道,你知道的秘密太多,你就要小心。
19.中國人成功有十要素:
一表人材、二套西裝、三杯酒量、四圈麻将、五方交遊、六出祈山、七術打馬、八口吹牛、九分努力、十分忍耐。
謝謝!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轉發!這裡是莊先生的故事,下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