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輛非常帥氣的山地車,趁着炎炎烈日去遛彎,結果半路自行車胎就沒有氣了。得嘞,要去打氣了。解決思路如下:怎麼打氣?打氣筒。打氣筒哪裡有?自行車店。所以解決問題的方向就是尋找修自行車的店。結果咱這小地方沒有修自行車的店。既然搜尋未果,那就轉換方向:修電瓶車的店,有沒有可能有打氣筒?尋找方向就變成了:可能順帶修理自行車的電瓶車修理店。挨家詢問,均回複沒有。正在我想放棄之際,有家修車胎的老闆對我說,他沒有自行車的打氣筒,但是可以給車胎打氣,因為可以用氣泵。
說實話,我當時是有些蒙圈的:為什麼?!我就沒想到呢?為啥要糾結在打氣筒上?當前問題的本質不是能打氣就好了嗎?
這讓我想起了卡爾諾頓在《隐形邏輯》當中提到:是否能夠解決問題,取決于你怎樣在工作記憶中表達信息。表達問題的方式,決定了解決問題的方式。
試想,如果我傳達給大腦的信息是“打氣”,而不是“打氣筒”,那我的問題就能更加精準地解決了。我依賴于之前打氣筒成功打氣的經驗,形成了定勢思維。經驗模式所帶來的固化思維:自行車就應該用自行車打氣筒。
這兩種思維模式都是在大腦最省力原則下産生的,具有高效快捷的優點。這些模式可以讓我們面對挑戰更加迅速的反應,有效的處理當前問題。但是有時候,那些迅速的思維模式并不能正确的解決問題。如果把經驗當成習慣,用老方法解決新問題,也許就是陷入了思維陷阱當中。
工廠老闆接到反饋,很多産品盒子是空的,産品并沒有裝進包裝盒。老闆找來流水線經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經理提出的方法是引入先進的流水線,能夠監測産品放置情況,增加成本60萬左右。而另一個經理提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在生産線的邊上放一台吹風機,風力控制在吹走空盒和吹不走産品之間。增加的成本就是幾台大功率風扇。
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傾向于用以前成功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導緻我們不去尋找更好的方法,即能夠節約成本,節約資源以及精力的方法。
一個方法有用,并不代表它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那如何避免該類思維陷阱對我們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的不良影響?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第一,放松思維,思維漫步
産生問題時,可以先放空,也就是說發發呆。認知學家亞瑟格蘭貝格及其團隊确認了“發呆凝視”和“認知要求”的關聯:發呆凝視可以産生更多正确的答案。閉上眼睛或者是看向一邊也是同樣的效果,因為它可以隔離到不必要的視覺信息。發呆時,我們可以把記憶從上一次成功解決方案的經驗中解脫出來。思維運轉得更加順暢,從而得到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這就是所謂的靈光乍現。
第二,确定核心問題
尋找到問題的根源。比如我的車胎沒氣,問題的核心就是要打滿氣。盒子為空的流水線的問題,就是如何把空盒子剔除出來。隻有聚焦到一個核心的問題,我們才能針對焦點的問題具體思考。對核心問題沒有清晰的認識,之後的解決途徑都可能帶來路程偏差,進而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可以用不斷追問法來确定核心問題。
比如當前很多人對工作都有些糾結,這時候就可以追問自己“為什麼”來确定問題核心。為什麼不想工作?工資太低。為什麼工資太低?整個行業低。為什麼不選擇别的行業?沒能力。為什麼沒能力?自己懶。看,問題就出來了。
第三,從各角度提問,觀察各個方面
這裡可以運用到邏輯樹,不遺漏不重複的原則。我們可以把問題相關當事人,事件以及時間等各種各樣的信息都列出來。比如産品流水線問題,我們可以列出事件主角:生産線,盒子,産品。
針對各主角提問,生産線:有哪些問題?精度?快慢?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改進?
盒子:有哪些問題?大小?重量?造型?可以改進什麼?
産品:有哪些問題?大小?重量?可改進什麼?
時間背景:哪些時間段問題最多?
環境背景:反饋客戶是誰?是否真實?普遍嗎?
從各個角度提問,讓信息結構視覺化,進而對信息重組,找尋最佳方案。運用邏輯樹可以保證全面的信息收集以及清晰的設想,剔除片面信息及經驗帶來的影響。
第四,反饋與調整,長期積累
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多參考周圍同事或者是親人朋友的意見,從周圍的反饋當中,我們可以知道驗證已得信息以及獲得更多信息,并且認知到自己的思維是否是陷入定勢固化當中。
比如說從自行車打氣的這個問題,我的定勢思維就是依賴用打氣筒打氣的成功經驗。如果問一下電瓶車老闆的意見,他們就會反饋更多的經驗:用氣泵或者用其他方式,并不一定要用打氣筒。如果得到這樣的反饋,調整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就不會執着于去尋找打氣筒了。經過這次事件,更新自己的經驗,獲得新的知識,以後再碰上這樣的問題,就能有新的解決思路:用氣泵也可以打氣!
總結一下,定勢思維和固化思維在我們日常生活運用當中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一部分的問題。我們所面臨的環境是非常複雜,所以用這些思維是高效并且有一定幫助的,但是,這些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要從種多角度去審視問題,可以運用邏輯樹,幫助我們找到核心問題,構建全面的信息圖表,找到更加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反饋與調整中,更新自我經驗,建立新的心理表征,形成新的思維模式,進而産生更加高效準确的行為模式。
其實小到決定去哪裡買菜,大到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其實我們底層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緻的。可以從一件小事當中看出自身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對小事的思考,才能明白我們自己思維的缺陷,進而在更大的問題上避免這些缺陷所帶來的影響,成就更好的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