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人,也需要一張“名片”。
随着社會發展,城市的“名片”,開始從單向的形象宣傳,轉向有情感的故事傳播。其中,城市IP的塑造正成為制勝法寶。
劇中拍攝地,市區瓯江路。
以溫州這座城市來命名,最近火爆熒屏的《溫州三家人》(以下簡稱“三家人”)電視劇,以獨特的城市故事,讓海内外觀衆再次将目光聚焦溫州。比劇情更耐人尋味的是,該劇接力《溫州一家人》(以下簡稱“一家人”)《溫州兩家人》(以下簡稱“兩家人”),形成“溫州家人”三部曲,劇情貫穿40餘年城市變遷,巧妙串聯起中國改革開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通過影視作品打造的城市IP,我們更深入地認識了敢為人先的溫州人,也看到了一個更為立體化的溫州。近年來,溫州在城市文化建設上還創造了許多“第一”和“唯一”。透過這部作品,城市文化折射出哪些“溫州現象”,又帶來哪些城市文化建設的啟示?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蘇巧将 攝影
有溫度
聚焦溫州人,講述大時代
IP,原本為“知識産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加上“城市”兩字後,獨特性也更加凸顯,它要展現一座城市的精氣神,進而具化形象,成為地域文化特色的符号。
“溫州人”便是一個有溫度的城市符号。
“三家人”故事有這樣一個創作靈感:随着企業開拓發展,溫商辦公室裡的地圖出現變化——從溫州地圖變成浙江地圖,再改成中國地圖,最後換成了世界地圖。溫州人“視野開闊”“敢闖敢拼”的形象瞬間鮮活。
把鏡頭對準每個具體的“溫州人”,“三家人”編劇程蔚東告訴記者,這才是這部電視劇有别于同類商戰題材的地方,即有溫情、有共鳴。
“從溫州人的變化,看到城市的變化,我們想從溫州出發,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溫州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最初2009年啟動“一家人”計劃,定下“小故事、大時代”的基調後,用溫州人的特質來反映溫州城的氣質,便成了團隊“不謀而合”的共識。
《溫州一家人》海報
仔細追劇,你會發現“溫州家人”三部曲裡,每個人物角色都有着現實中溫州商人的影子。參與“溫州家人”三部曲策劃的工作人員坦言,劇本取材基本就來自真實的溫州創業故事,但為了全面展示城市形象,“每部劇中的人物都不是某個具體的溫州人原型,而是許多人的濃縮;劇裡體現的溫州産業發展,也不是單指某個具體的溫州企業,而是衆多企業、産業故事的集中呈現。”
比如,“一家人”創業之初,劇中人周阿雨在意大利的闖蕩,從洗碗工開始,而為了家人有更好的生活,周萬順不惜拾荒為生;到了“兩家人”時期,面對金融風波,服裝企業老闆侯三壽誓守誠信,重情又重義;“三家人”裡,溫州新生代葉子凡等人不滿足“接班”父輩企業,自主創業,這也把溫州人複合性的時代特征,描摹得淋漓盡緻。
《溫州兩家人》海報
劇中角色身上的時代性,體現了城市IP的多元性。城市文化通常依附于地域元素、人文曆史等。地處浙閩交界的溫州,過去人口稠密、交通閉塞、資源匮乏,一大批溫州人選擇外出創業、合群圖強……在時代發展中,流動的溫州故事,交織疊加形成了别樣的城市特質。
與“溫州家人”三部曲劇情時間線吻合——1978年以來至本世紀初,溫州人的關鍵詞是“白手起家”,溫州城與村的邊界被打破,湧動的創業創新浪潮,被刻畫在熒屏上;到本世紀初至黨的十八大前,溫州人邁向更廣闊的世界,劇中畫面有了更多國際元素;黨的十八大以來,當下溫州新生代探路互聯網,沿着“一帶一路”創新業,劇裡呈現的溫州産業更加多元,瓯劇、瓯塑等傳統文化元素也更受關注。
遠在西班牙,在外闖蕩近20年的溫籍華僑周建國說,看了“溫州家人”的故事,感動之餘,仿佛看到父輩和自己的故事,“溫州人吃苦耐勞、敢于冒險的精神始終在延續。我為溫州城市發展感到驕傲。”
劇中拍攝地,瑞安忠義街。溫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有廣度
講好溫州故事,打開世界眼光
人有精氣神,城市也需要“有趣的靈魂”。各地都在打造城市IP,當溫州在叙述人的故事時,鏡頭背後真正對焦的是什麼?
“你想象不到的,溫州以前還曾因為種番薯出過名。”溫州大學溫州學研究所所長洪振甯探究溫州文化多年,也曾給“溫州家人”三部曲出謀劃策,他告訴記者:“三部曲不是就劇寫劇,而是另有深意,記錄的是溫州在改革發展中打破常規的、獨特性的東西,比如有辨識度的‘溫州模式’‘溫州人精神’。”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溫州人好像總是離不開“愛做生意”的标簽。在大家眼裡,溫州人做生意膽子大、腦子靈,順帶着“抱團緊”,或多或少有那麼點“不安分”的意味。溫州話被稱為“世界最難懂方言”。
對應之下,“溫州家人”三部曲更像是在用娛樂的方式,替溫州城市做出一些“官方回應”。
《溫州三家人》海報
“就拿溫州民營經濟來說,不是‘愛做生意’就可以實現發展的,這裡故事沒有那麼簡單。”參與“溫州家人”三部曲策劃的工作人員形象地描述,這三部曲,是從中國“制”造,講到了中國“質”造,再到中國“智”造。“比如,外界好奇的溫州人是怎麼白手起家,把傳統産業的紐扣、皮鞋、眼鏡等做到國外去,金融危機時候又是怎麼度過的,再到現在如何沿着‘一帶一路’布局,如何發展光伏産業、新能源産業、智能制造業,以及把不鏽鋼産業做到全球領先……”
俯瞰溫州城。溫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不停跟着社會發展轉型升級,這些具有獨特性、唯一性的溫州創業創新精神,讓溫州城市IP的内核被逐步挖掘。
不止是“溫州家人”三部曲,在溫州,圍繞“溫州人精神”打造的劇集還有不少。近幾年,溫州一年一精品,三年一大作,其中不少作品打上了具有個性的“溫州”标簽。比如,體現溫商不屈不撓精神的越劇《風乍起》、展現溫州人樂善好施形象的瓯劇《蘭小草》和電影《紅日亭》等,以及接下來要創作的《溫州女人》電視劇。
娓娓道來溫州故事,讓這座城市的形象更加豐富飽滿。深耕細作的文藝作品,助力城市傳遞着聲音、傳播着力量。
《溫州三家人》殺青花絮照。
導演自述:把溫州的細節都融進劇裡
導演 蘇舟 沈聽雨
溫州人得風氣之先,開拓市場,走遍世界。《溫州三家人》是站在時代前沿的思考中,講述的溫州人故事。
創作中,我們着重将三家人中的年輕人推向台前,抒寫了這群“創二代”放棄父輩的财富,白手起家獨創自己的一片天下,以此來證明自身價值的故事。當然,其父輩們在劇中也同樣重要,他們已經創造了非凡的成績,但挑戰是無止境的,他們仍不畏艱辛,繼續向上攀登。
如此,兩代人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存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就出現了,但他們互相沖撞又互相彌補,他們有矛盾,更有傳幫帶。
當然,要呈現一個真實生動的溫州,還需要從更細節的地方入手。整個主創團隊用了4年時間紮根生活,前往溫州和杭州、上海等城市以及意大利、新加坡、西班牙等國家,采訪了200多名在世界各地創業的溫州人,以期讓劇情真實反映溫州故事,讓更多溫州人在劇中找到共鳴。
我曾經來過溫州,但直到拍《溫州三家人》,我才真正深入溫州,才了解了這裡的風土人情,才知道永嘉學派的深奧、南戲的魅力。所以,我想把這些關于溫州的細節全部融進劇裡。
在劇中,我設計了黃雲梅這樣一個角色,她是瓯劇出身的名伶,劇中有一場她的告别演出,唱的就是瓯劇裡最經典的《高機與吳三春》。通過這樣一個角色,我們把瓯劇帶進了電視劇裡,又把它傳播到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這是大家了解溫州戲曲的好渠道。
《溫州三家人》是一部讴歌大時代的電視劇,這個時代有着鮮明的特征和風貌。因此,我們要牢牢把握時代的脈搏,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用心去捕捉當今的社會發展、捕捉它的細節。比如,互聯網使得萬物互聯,人工智能蓬勃發展,新能源開發秉持着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新農村建設熱火朝天等。創作過程中,我們一直堅持将這些生動的社會生活畫面,融入在劇中的每一個角落。
我認為,現實主義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種美學追求。每個人物在得體的表象背後還有各自的困惑,因此,我們在場景選擇、人物造型以及表演上都追求接地氣,要像這個時代,要讓觀衆覺得真的是穿行在熟悉的街道,是在回望身邊的人。
浙江日報記者丨王豔瓊 沈聽雨
編輯丨章慧聰
責編丨殷誠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