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遊戲

 >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

遊戲 更新时间:2025-01-14 19:32:20

對于遊戲本來說,遊戲性能是衡量産品力的關鍵标準之一。

不久前在參與Intel 深圳實驗室一次技術研讨會上, Intel分享了他們近期就B站玩家投票喜愛度的36款主流遊戲在實際應用細節體驗測試結果。

測試抛開了軟件的跑分,而将重點放在了:“主流遊戲的幀數對比和用戶真實使用的軟件評比上”,測試方法中不乏有些新的維度, 例如“筆記本在插電和不插電的情況下的性能衰減”,這是過往我們沒有嘗試過的。

今天我們用和英特爾同樣的測試平台——聯想 拯救者 Y7000和R7000,用我們經常測試的幾款遊戲來驗證一下。

測試平台是Y7000和R7000兩台筆記本,配置如下:

Y7000:

i7-10750H GTX1650Ti 16GB 2933MHz内存 512GB PM981a

R7000:

R7 4800H GTX1650Ti 16GB 3200MHz内存(DDP) 512GB PM981a

選用這兩個機器原因很簡單:除了CPU外,顯卡、内存、固态、供電、散熱模組等都一模一樣,調校也都非常激進,能保證CPU性能的發揮,可以說是遵循控制變量原則的最佳選擇。

當然,原本應該用R5 4600H這樣同為6核12線程的CPU進行對比,但沒有關系,看下去就知道這不影響結論。

測試的遊戲是:刺客信條:奧德賽、古墓麗影:暗影、地鐵:逃離、全面戰争:三國、最終幻想15 、CS GO和DOTA2。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1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2

測試前,我把顯卡驅動升級至NVIDIA官網提供的最新版本452.06;兩台分别更新至最新BIOS。

除了地鐵和CS GO外,其它遊戲均使用預設最高畫質進行測試;地鐵使用Ultra預設,CS GO手動設置最低特效進行測試(大家玩遊戲時也這麼設置)。

單機遊戲全部使用自帶Benchmark進行測試,最終幻想15使用官方的Benchmark程序,CS GO使用創意工坊的測試地圖,DOTA2則是觀戰比賽錄像10分鐘記錄幀數。

測試時,兩台機器全都開啟獨顯直連。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3

直接看結果,首先是單機遊戲,英特爾平台保持領先,兩個平台的結果差距很小,約1~3幀,百分比為5.88%。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4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5

再看網遊,最終幻想15這種大型網遊,結果和單機遊戲差不多,依舊是英特爾平台以微弱優勢領先。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6

在DOTA2和CS GO兩個“輕量級”的網遊上,兩者的差距分别是13.97%和10.86%。

從結果來看,單機遊戲的差距不明顯,比較吃配置的大型網遊差距也不明顯,但輕量級的網遊幀數差距會比較大。

DOTA2和CS GO的幀數已經遠超60幀及格線,那會不會是GTX1650Ti性能太差,大型遊戲畫質高幀數低,導緻差距不明顯呢?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7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8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9

把4個大型遊戲的特效全部降到預設最低,再進行一次測試,結果差距依然不明顯(全戰三國最高和最低特效成績一樣,不知道為啥,因此排除)。

至此,可以先下個結論:在遊戲實測上,英特爾平台會領先AMD平台,在大部分大型遊戲中,領先幅度較小,約5%左右。

而在部分輕量級的網遊,或者需要低特效進行遊戲的網遊中,英特爾領先的幅度會更明顯。

下面簡單探究一下,獲得這個結果的原因: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10

第一點:頻率。

單機遊戲我們以刺客信條為例,這是連續跑3次benmark記錄下的數據,觀察6個核心的頻率會發現,i7-10750H 6個核心的頻率都比較穩定地維持在高頻,而R7-4800H的6個核心頻率波動較大,平均頻率不及英特爾(另外2個核心情況相同)。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11

同樣,在DOTA2這樣的網遊上,R7 4800H的頻率波動也比較大,但光憑這點并不足以解釋,英特爾平台在網遊上能拉開差距的現象。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12

這就涉及到第二點:遊戲的CPU使用率。

觀察Y7000在運行刺客信條和運行DOTA2時的數據,就能看出來——在運行刺客信條時,i7-10750H會有兩個核心、也就是4個線程的使用率在60%~70%,剩下的線程使用率在30%~45%;而在運行DOTA2時,使用率60%左右的隻有兩個線程,使用率40%以上的也隻有兩個線程,餘下線程使用率偏低,甚至有幾個隻有15%左右的占用。

也就是說,目前的遊戲依舊偏向單核、雙核優化,單機遊戲優化情況比較好,CPU整體的核心占用情況比較均衡,支持DX12的話會更好;而部分網遊則是嚴重“偏科”,很依賴單核、雙核心性能,這部分剛好是英特爾的強項,最終導緻英特爾平台在我們測試的輕量級網遊項目中,表現突出。

以上兩點似乎都指向了遊戲優化的問題,那隻要遊戲優化到位,解決了頻率和多核使用率問題,AMD平台就不會遜色于英特爾了嗎?并不是。

關注台式機的同學可能知道,CS GO一直是一款“A黑”遊戲,而ZEN2 CPU在運行CS GO時,取得了明顯進步,3700X甚至反超i9-9900K,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在于ZEN2 CPU擁有16MB三緩。然而,在4000系APU中,這個三緩被砍了一半,隻有8MB,小于i7-10750H的12MB。這是目前4000系APU的硬傷,想在遊戲中不吃虧,AMD自己要先把三緩加回來再說。

小結一下,由于頻率、遊戲優化和三緩減半,目前移動端AMD平台在遊戲上遜色于英特爾平台,那我們臭打遊戲的能不能大喊“Intel YES”呢?

接下來我們一探究竟。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13

在運行刺客信條時,觀察CPU功耗,可以發現i7-10750H的功耗明顯高于R7 4800H,特别是峰值功耗,直接飙到80W,而R7 4800H峰值也就50W,兩者的平均功耗分别是47W和33W。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14

DOTA2同理,i7-10750H峰值功耗60W,R7 4800H依舊隻有50W,兩者平均功耗分别是51W和34W,i7-10750H在以高頻取得明顯優勢的同時,耗費了比單機遊戲更大的功耗。

這兩組數據意味着:i7-10750H的遊戲表現更依賴模具本身的散熱實力,如果在某些CPU散熱不好的産品上做對比測試,那結果可能會有變化。

客觀地說,Y7000在主流遊戲本中,散熱和供電是做得很足的,PL1和PL2達到了75W和107W,如果是PL1隻能保持45W的機器,甚至某些隻能保持35W的機器,英特爾CPU的遊戲性能就會産生變化。

再看AMD,由于采用了7nm工藝,頻率調度拖了後腿,但平均功耗更低,峰值功耗為50W,AMD給廠商的推薦功耗值一般是60W/54W/45W,對應fPPT\sPPT和STAPM。

也就是說,一般的AMD遊戲本模具,CPU表現會差不多,比如使用35W HS後綴的APU電腦,遊戲表現也不會因功耗降低而打折扣。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15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16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17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18

上圖為Y7000運行SYSmark的成績。

下圖為R7000運行SYSmark的成績。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19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20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21

12代cpu遊戲幀數對比(數據分享暫别跑分)22

上面的圖片是我們分别用Y7000與R7000運行SYSmark得出的成績,這個跑分軟件和遊戲測試一樣,有個地方不太行——功耗沒有控制。

i7-10750H是107W 75W,R7 4800H是65W,所以實際表現還是得看模具本身的散熱水平。

最後,讓我們用“人話”來總結。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搭載英特爾CPU的筆記本電腦,遊戲表現要好于搭載同定位APU的筆記本電腦,測試中發現的原因有三:頻率、遊戲優化以及APU三緩較小。在大型遊戲中,兩者的表現差不多;在輕量級網遊中,英特爾CPU會有明顯優勢,同時也需要更大的功耗。

希望這些實測數據能給大家帶來參考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遊戲资讯推荐

热门遊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