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膏方又稱“膏滋藥”“膏滋方”,是根據中醫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思想,研究滋補強身、抗衰延年的中藥方劑。具有作用相對穩定、持久、緩和、服用較方便等特點,在曆代中醫的防病治病和養生保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随着膏方應用的增多,不良反應的發生也越來越多,影響了膏方的療效與患者的服用。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産生膏方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
1、年齡、性别、身高體重指數(BMI值)
年齡較小的患者因其胃腸功能的發育情況等原因,服用膏方後易發生不良反應。所以在臨床工作中,我不建議兒童服用膏方。随着年齡的增加,機體免疫力下降,感受外邪的概率也上升,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逐漸上升。
經研究表明,男性服用膏方後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大于女性,服用膏方且BMI值在18-25的人數最多,不良反應發生率偏高。
古語有雲:肥者多痰濕。都營養過剩了,服用膏方如同進食葷菜,反而加重脾胃負擔。
2、服用次數
對于首次服用膏方的患者,建議使用開路方,辨證施治,調整膏方用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市面上有很多成品膏方,不建議盲目購買服用。
微商賣的所謂的阿膠糕,純粹隻是個甜品而已,所放的桂圓核桃之類等熬制成的膏,不适合脾胃功能減退、血脂高等代謝異常的老年人。
膏方最重要的特點是一人一方,而不是大雜脍。
3、基礎疾病及相關用藥
有基礎疾病及相關用藥且基礎疾病及相關用藥越多的患者,由于身體狀态、藥物相互作用等原因,越易發生不良反應,故在應用膏方時應加強辨證施治,建議必要時予以開路方。
4、膏方組方
膏方中大多數藥物具有滋補之性,但過度的滋補,往往會造成患者機體負擔。重複用藥、十九畏、十八反、盲目追求處方大而全等易導緻處方藥味過多、超量,藥效矢不中的,既浪費患者的金錢,又易發生不良反應。
一旦出現膏方不良反,應該如何處理呢?
對于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首先建議停藥、減量處理。
其次,上火的患者可聯系處方醫生進行調整。胃腸功能欠佳的患者建議以開路方調理,或小劑量飯後服用,以免加重胃腸負擔;合并心血管、神經系統、内分泌系統疾病的患者,建議監測相關症狀,必要時予對症處理;
出現皮膚瘙 癢、皮疹等的患者,說明其對膏方中的某種成分過敏,則應建議停服該方。
作者:李娜(作者為奉賢區中心醫院中醫科醫生)
編輯:陳青 沈湫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