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蒙牛精選牧場賀蘭山下

蒙牛精選牧場賀蘭山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7 13:19:52

金秋9月,陽光下的庫布其沙漠熠熠生輝,這片曾經的“死亡之海”迎來了今年的豐收季。

“你看咱這土豆,又圓又大,這‘顔值’多高。”在内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阿木古龍健康産業園裡,24歲的土豆分揀工任益江從傳送帶裡拿出一個土豆說,産業園一到9月就變得熱鬧起來,每天來這裡拉土豆的卡車少說也得有50輛。

蒙牛精選牧場賀蘭山下(牛壯蟹肥土豆圓)1

↑9月16日,工人在杭錦旗阿木古龍健康産業園内篩選土豆。新華社記者李志鵬 攝

看着頭尾相接排隊的卡車,産業園項目經理白小東又高興又心急,他要抓緊時間協調裝車運輸,确保新鮮的土豆以最短的時間供應市場。“這裡每天運走的土豆超過了1500噸,很受市場歡迎。”白小東說,沙漠和豐收能關聯在一起,這事在過去是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的。

阿木古龍健康産業園地處庫布其沙漠腹地,2016年這裡開始試種甘草。“種甘草有經濟效益,最重要的是可以改良沙地土壤,讓這裡從沙漠慢慢變成田地。”白小東介紹說,2018年他們開始試種土豆,現在已形成2萬畝土豆和8000畝玉米的種植規模,還吸納了附近的50多名村民在這裡打工,每天200元的工資讓人們又多了一份收入。

蒙牛精選牧場賀蘭山下(牛壯蟹肥土豆圓)2

↑農機在杭錦旗阿木古龍健康産業園内收土豆(9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志鵬 攝

茫茫沙海“變身”豐收良田,得益于杭錦旗廣大幹部群衆治沙的探索與努力。近年來,杭錦旗在固沙治沙的同時,将部分沙漠改造為适合農作物生長的良田,适度挖掘沙漠的“糧田”潛力。

向沙漠要糧,土壤的改良是關鍵。在庫布其沙漠西北部的杭錦旗吉日嘎朗圖鎮,近3000畝的沙地上種滿了苜蓿、土豆、葵花、高粱、狼尾草和多種瓜果,從高處望去一片綠色,長勢喜人。然而,這片充滿生機的田地在今年4月以前,還是一片荒蕪的沙漠。

蒙牛精選牧場賀蘭山下(牛壯蟹肥土豆圓)3

↑這是9月17日拍攝的位于杭錦旗的“沙漠土壤化”項目基地一景。新華社記者朱文哲 攝

短短5個月的時間讓沙漠變為良田,這是重慶交通大學“沙漠土壤化”項目科研團隊的科研成果。項目駐點工作人員張拓表示,科研團隊發現了土壤力學特性與生态屬性之間的關系,創新研發了植物纖維粘合劑,将沙子改造後使其具有土壤的性能,可以實現“沙漠土壤化”的規模化應用,提升農作物産出能力,并結合地塊條件進行試驗示範和産業經營,實現生态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赢。

科技的助力讓人們看到了在沙漠發展高質量農業的潛力。“我們的技術讓原來寸草不生的沙漠長出了農作物,這既是生态治理成效的顯現,也是沙漠具有高經濟價值的印證。”張拓說,下一步他們将進一步擴大“沙漠土壤化”項目覆蓋範圍,将更多的沙漠改良為農田,切實利用好沙漠的優勢資源。

在杭錦旗,沙漠的“豐”景不僅是菜綠瓜香,還有螃蟹的黃滿膏肥。眼下,常被人叫作“老滿”的呼和木獨鎮巴音溫都爾嘎查養牛大戶那仁滿達胡在庫布其沙漠養殖的螃蟹又迎來了豐收。

蒙牛精選牧場賀蘭山下(牛壯蟹肥土豆圓)4

↑9月17日,老滿(右)在捕撈自己養的螃蟹。新華社記者朱文哲 攝

沙漠和水産,兩個原本并不搭邊的名詞如何擦出火花?老滿說,這是因為當地在2014年利用黃河南岸總幹渠和牧業分幹渠,将黃河的淩汛水成功引入了庫布其沙漠腹地,他在沙漠中的8000餘畝草牧場的水也越來越多。

“那景象,絕對能叫得上水草豐美了。”老滿說,自從沙漠裡有了水,家裡養的牛也逐漸多了起來,從幾十頭增加至700多頭,作為傳統牧民的他也由此開啟了“跨界”養螃蟹的生活。

“這幾年積累了不少在沙漠裡養螃蟹的經驗,螃蟹的産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按照每斤28元的價格來算,今年養螃蟹的收入就能達到10萬元。”老滿說。

話音剛落,老滿便拉着記者去捕撈他養的螃蟹。他熟練地将小船推入水中,在水中撈起螃蟹籠,看着倒進筐裡的一隻隻大螃蟹,老滿憨厚黝黑的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彼時,養牛經驗豐富的老滿在沙漠裡面搞起水産養殖,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心裡充滿忐忑。如今,牛壯蟹肥,收購商搶着購買他養的螃蟹,老滿對自己的“跨界”很滿意。

“随着沙漠生态一天天變好,在沙漠裡能幹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的沙漠如今也能慶豐收!”老滿說。(記者張雲龍、朱文哲、李志鵬)

來源: 新華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