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丁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産研究中心主任
7月30日,中央提出了一個重磅觀點:“不将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話說得铿锵有力,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政策定位。這兩天,中國經濟界和房地産業界對這個定位的反應可謂波瀾驟起,洶湧澎湃。為什麼?就是因為多年來,凡是中國宏觀經濟出現嚴重緊縮或下行風險加大的檔口,房地産總是通過政策渠道得以放松閘門,從拍地開始,到信貸、開發、銷售、購房等等環節,都表現出積極活躍的姿态,由此穩定和拉動GDP的增長。這就是所謂的房地産“夜壺”論。我說的文雅一點,房地産常常被當做“救火隊長”,關鍵時刻要請出來撲滅宏觀經濟領域可能失控的“火災”。
事實上,近幾年來,國家高層已經在不斷推出各種調控政策,包括“房住不炒”的戰略、“房地産長效機制建設”以及“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這樣的政策導向,都已經包含了限制房地産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的意思在裡面,隻是這次會議明确提到這個定位罷了。
國家高層為什麼在今年年中這個時候提出這個政策定位?顯然和下面三點有關:
正是由于上述各個方面的良好表現,使得高層對全國經濟逐步實現由産業升級和科技創新推動增強了信心,在這種情況下,多年來形成的對房地産拉動經濟、呵護經濟的依賴性在明顯減弱,最終導緻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了“不将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重要政策定位。
但是,這兩天我腦海裡始終徘徊着一個問題:
今年730會議之後,中國的房地産真的不再是“救火隊長”了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舉一個例子。今年6月下旬,也就是各地上半年經濟即将結束的關口,深圳突然推出5塊住宅用地拍賣,被稱為“史詩級”拍地,經過數十家房企、數百輪的強力争奪,最終5塊地名花各有主,政府成功回收總地價達到224億的規模。在受到中美貿易戰貿易出口受阻和科技企業遭受打壓的雙重壓力下,深圳上半年的經濟增長受到嚴峻挑戰,在上半年快要結束的時候,深圳突然罕見地一次拿出5宗地來拍賣,顯然有利用賣地收益補充上半年GDP增加值總量的考量,這時候,房地産“救火隊長”的角色扮演得非常到位。
需要說明的是,深圳在全國一二線城市中是對土地财政依賴程度最低的城市,每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中,賣地收入大體占10%,而其他一二線城市很少低于20%,有的甚至高達30%、40%、50%。顯然,連深圳在特殊經濟情況下都要把房地産拉出來站站台,那些對房地産依賴度偏高的城市更是如此。
舉這個例子是要說,在中國,在當前以初中級産業為主導的經濟成長模式下,在當前60%的城鎮化中級水平下,如果讓房地産完全退出中國宏觀經濟舞台,退出對宏觀經濟的支撐或補充功能,包括在短期内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為什麼又要提出這樣的政策定位呢?我認為這是一個戰略姿态,是要引導中國經濟朝着不依賴房地産的大方向走,朝着依靠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的新動能大方向走。就如提出“房住不炒”的戰略方針之後,中國樓市中的投機炒作之風受到極大擠壓,但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說中國樓市已經是一個完全沒有炒樓現象的市場,這方面的風險仍然普遍存在,仍然得依賴高密度的調控策略長期實施管控。而經濟增長不依賴房地産,首先要做到在短期内不讓房地産成為刺激經濟的手段,做到這一點,需要政策層面、土地層面、信貸層面、開發主體層面、市場層面、科技創新層面、産業層面等一系列主體的高效配合,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情況将開啟中國經濟以及中國房地産發展的新型模式。這意味着,從提出這個政策定位,到完全實現不将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需要很多的領域和主體的高效配合,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一個過渡期,不可能一蹴而就。
那麼,在過渡期内,房地産市場将會怎樣表現呢?
因城施策,逐級過渡。
不要想象全國一刀切式地同時出現這種情況,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未來各個城市将根據各自的情況,分别采取不同程度的策略來管控房地産在短期内刺激經濟的現象,能不采納的盡可能不采納這種手段,但如果經濟增長的确出現危機性的滑坡情況,必要時可在房地産業内應急采納土地拍賣、信貸下調、産業支持政策、降價走量等手段以扶持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
對各地執行這項政策應該允許各地有差異化的過渡性時間表。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越合理、經濟增長動能越高端的地方,越适用直接、完全采納這項政策,而目前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增長動能仍然偏低的地方,為了避免經濟出現大起大落,至少在現階段仍然有必要保留一定程度的房地産“救火隊長”的功能,但要敦促這些地方加快供給側改革,加快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調整,力争盡快走出對房地産的依賴,包括短期刺激經濟的依賴,這才是各地經濟成功升級和長期健康發展的陽光之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