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出塞這首古詩的意思

出塞這首古詩的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7:09:59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裡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将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這首古詩的意思(王昌齡出塞賞析)1

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天寶(713-756)數十年間,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個繁榮時期,唐王朝在政治、财政、軍事上都非常強盛,國内穩定統一,對外開疆拓土,軍威四振。在初唐大破突厥、戰勝吐番、回纥歸順的勝利形勢下,盛唐時對外戰争仍很頻繁,征戍仍是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種為國立功的榮譽感和英雄主義精神彌漫在社會氛圍中,當時的文人也習武知兵,出入邊塞。初盛唐的不少詩人都有過邊塞生活的經曆,高适、岑參、王昌齡、李颀等優秀的詩人寫下了大量的邊塞詩。他們描繪了塞外的奇異景色,抒寫出戰士們樂觀豪邁的精神和在征戍生活中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

在描寫邊塞生活的詩人中,王昌齡長于抒情,長于刻劃人物的思想活動,揭示征戍者的内心世界。這一首《出塞》表現了邊防戰士昂揚的愛國抗敵精神和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前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描寫了駐守在邊防線上的戰士擡頭仰望明月和關塞而産生的複雜情緒。明月還是秦漢時的明月,關塞還是秦漢時的關塞,自古以來這裡發生了多少戰争,有多少英勇衛國的将士犧牲了生命。現在,戰士們從萬裡之外奔赴而來,因為敵人侵擾,戰争沒有結束而不能返回家園。這兩句既是寫眼前景物,也是借對曆史的回顧抒發心中的感慨。“秦時明月漢時關”,是古詩文中的“互文”現象,意思是“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前半句省了“漢”字,後半句省了“秦”字,理解時要互為補充。舊體詩的語句力求精練,含蓄,又嚴受格律的限制,它常常省略一些字和詞,成為不完全句,但隻要省略得當,讀者仍能領會到完整的意思。後兩句“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表現了邊防戰士對古代英雄人物的向往和捍衛邊關的決心。他們回顧曆史,面對現實,熱切地盼望着國家能任用一位象李廣那樣英勇善戰的将軍,擊退敵人的進犯,保衛邊境的和平與安甯。這兩句寫出了戰士們安邊定遠、保衛祖國的共同願望,它同前句緊緊銜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更深入了一層。

盛唐時期的邊塞詩,在我國詩歌史上是前無古人的,它真實地反映了唐代邊疆戰事的頻繁和動蕩。但是,即使是表現出征、遠戍、艱苦的戰鬥,也大都寫得爽朗明快、壯麗無比。豪壯而不悲痛,慷慨而不凄厲,顯示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色彩。前人在評論唐代七絕中的優秀作品時,推王昌齡的“秦時明月”為“壓卷之作”(沈德潛《唐詩别裁集》),這同它的昂揚樂觀的基調是分不開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