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孩子開學第一天如何度過

孩子開學第一天如何度過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9 11:18:30

孩子開學第一天如何度過?最近,又在微博發現了一位補作業的“高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孩子開學第一天如何度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孩子開學第一天如何度過(孩子開學後這個習慣不改)1

孩子開學第一天如何度過

最近,又在微博發現了一位補作業的“高手”。

福建南平,一男孩在開學前拼命趕作業,下筆的速度極快,“咚咚咚咚咚咚……”感覺要把桌子給捅破了

不一會兒就寫了滿滿一張,字挨着字,完全看不出寫的啥。

媽媽看了甘拜下風,稱:“發電報都沒他快!”

網友哭笑不得,紛紛調侃:

“一個人,一支筆,一晚上,創造了一個奇迹。”

“想當年,我一天補40篇日記!”

“開學前夜,萬家燈火通明!”

……

評論區,不少寶媽表示,家裡有同款孩子。何止各種長短假,有些孩子每天都會把作業拖到最後一刻才寫。

前段時間,寫了一篇孩子各出奇招補作業的文章,媽媽們笑得前仰後翻。

但是,一笑而過之後,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反思下:

明明一個暑假就能輕松搞定的作業,為什麼偏偏要留到最後寫?

孩子的這種拖延症是怎麼形成的?

畢竟,對于孩子來說,有拖延症并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有拖延症

當心影響學習和好習慣的養成

在綜藝《放學别走》中,撒貝甯這樣理解“拖延症”:

事情不到最後關頭了他不幹。就比如說我有個方案要交了,但是說的是周六,到了周一不着急,到了周三心裡就開始有點焦慮了,到了周六領導電話來了,對領導說已經寫完了,其實才開始寫方案。

這種情況,跟孩子臨開學瘋狂“補作業”如出一轍。

有統計數據顯示,75%的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新聞,說得是杭州一小學四年級,4個科目的老師都布置了寒假作業,結果班裡隻有10個人交了作業。

班裡總人數是35人,意味着完成作業的學生還不足三分之一。

據說,為了讓學生都能交上作業,老師還提前兩三天在家長群通知了,并且把要交的作業一一列了出來。

孩子們在家各種補漏,但是有些作業真的不是兩三天就能搞定的,比如體育,一家長發朋友圈說:“明天要開學了,今晚狂補體育作業。10次1分鐘跳繩,2次仰卧起坐,坐立體前屈,累癱,說比遊1000米還累。

開學第一天,班裡不少孩子一直打哈欠。

塞缪爾•約翰遜寫過一段這樣的文字:

“我們一直推遲我們知道最終無法逃避的事情,這樣的蠢行是一個普遍的人性弱點,它或多或少都盤踞在每個人的心靈之中。”

拖延,是大人孩子都容易犯的一種錯誤,明知道“後果有害”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最後逼不得已加班加點完成。

孫俪一次發微博大吐苦水,說叫了孩子八百遍去洗手,沒一個動的。

别小看了拖延症這個小毛病,它有可能會對孩子以後的發展産生極大的影響,這點,想必身為成年人的我們深有體會。

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有調查顯示,班裡40%的孩子基本都有拖延症,雖然平時看上去很努力,但是普遍都在低效率學習,收效甚微;

孩子變得消極,自卑。當孩子不能按時完成某件事的時候,會質疑自己的能力,變得缺乏自信、自卑;

讓孩子在被動中成長。做什麼事都需要家長或是老師督促,缺乏主見和責任心,自理能力差。

孩子為什麼會有拖延症

每一個“拖延症”孩子的養成背後,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缺乏時間概念。

不得不說,有些孩子對時間是沒有概念的。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

6歲左右的時候,對于5分鐘,1小時這些具體時間沒什麼概念;

一直到8歲上小學後,他才會有一點時間概念,知道要按時上學,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孩子不願意做。

對于不想完成或是有挑戰性的任務,孩子往往帶着一種畏難的消極心理,擔心、焦慮、沮喪、不安等等。

比如:

孩子數學成績差,卻被要求多寫幾張試卷;

孩子讨厭背書,老師卻讓背一篇長長的課文;

孩子不喜歡運動,老師卻要求假期每天跑800米。

父母包辦一切。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書中說:“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

嫌孩子吃飯慢,自己上手追着喂、各種喂;

嫌孩子的房間太亂,每天自己動手收拾整理;

嫌孩子算數太慢,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

……

父母做的越多,孩子會做得越少,遇到事情有依賴心理,甚至畏難,能拖就拖。

父母經常性催促。

有相關部門,曾經對1300名學生進行調查,讓孩子們說出最厭惡父母身上的幾種行為,“父母的催促和唠叨”位居第三。

演員孫茜曾在一個節目中說:“因為小時候被爸媽管得太多,徹底放棄了自我管理。”

還上學的時候,她正準備寫作業,就聽見媽媽在外面催“你寫作業了沒有?快去寫!别耽誤了!”越這麼說,她越不想寫。

當然,還有一些拖延症的養成,原因是父母本身就是拖延症“患者”,孩子耳濡目染,一起步入“後塵”。

如何改掉孩子愛拖延的習慣

自律的家庭環境,是糾正孩子“拖延症”的關鍵。

首先,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

為人父母,真正對孩子好,其實半張嘴就夠了。與其反複唠叨、督促,不如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引導孩子主動起來。

電影《銀河補習班》裡有這樣一幕:

父親正在工作,兒子問,“爸爸,我也不能睡覺嗎?”

父親回答:“你自己的事情,以後不用問我,你自己決定。”

馬飛看着認真工作的爸爸,沒有選擇睡覺,而是起身翻起書來。

其次,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時間,我們就要把時間“表達出來”,比如“7點是起床時間”“8點我們要出門”。

劉璇曾在綜藝《新生日記》展露了自己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的強項。

她給孩子雄赳赳制定了一張日程表,把孩子每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寫字、看書、運動、畫畫、學習英語、睡覺……并且監督兒子嚴格執行。

第60屆國際數學競賽金牌獲得者鄧明揚,擁有超強的時間管理能力。他曾經透露,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他列每日計劃表了。

從小到大,他每天都把自己的學習、閱讀、運動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并且還給自己設定了各種小目标,比如要看幾本課外書。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deadline(截止日期)實驗”:

把大學生分為兩組,給他們分派相同的任務,但是對于第一組沒有時間要求,第二組要求三天之内完成。

結果,三天後,隻有第二組的任務完成了。

我們也可以經常性給孩子設定一個deadline,利用獎懲,幫孩子明确“按時完成”的重要性,比如孩子晚上8點之前寫完了作業,可以允許他看半個小時動畫片。

再者,分解任務,解決孩子的畏難情緒。

孩子做事愛拖延,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比如,孩子不想寫學業,我們可以找找原因:

是不是老師布置的作業有點多,孩子不知道從何下手?

是不是孩子對某一學科不擅長,孩子怕困難、想逃避?

是不是孩子對自己的成績感到失望,提不起來學習興趣?

……

解決這樣的問題,有一個方法特别好用,就是任務拆解。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繁重的作業拆解成多個部分,比如,可以先讓他做熟悉的、簡單的題目,然後逐漸增加難度。這樣可以幫孩子重新樹立自信心。

2017年江蘇理科狀元潘慰慈就是利用這種方法克服了拖延症,圓夢清華。

當然,父母的支持和鼓勵是孩子自信心最大的來源。

最後,讓孩子承擔不守時的結果。

看到微博上有一個評論,說自己家孩子寒假的時候,臨開學前三天才開始寫寒假作業,邊寫邊哭。

今年暑假,放假後第一個星期就把所有作業全都寫完了。

一個星期做完整個暑期作業的行為,咱們雖然不提倡,但是相比寒假時候,孩子的拖延症明顯治愈了,這點非常值得點贊。

所以,讓孩子體會至少一次不守時的結果,還是很有必要的。

寫在最後:

《歡迎來到你孩子的大腦》中提到:

一個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響是智力的2倍還多。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遠離“拖延症”,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