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散文全集

世界散文全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6 03:11:41

世界散文全集(散文集紙上美的突圍)1

作者:行超

滄海桑田,“蘇滄桑”這個名字,似乎天然地賦予了作家一種如影随形的獨特氣質:柔軟的、優美的、抒情的,卻自有一種生命的慨歎貫穿其中。《千眼溫柔》《銀杏葉的歌唱》《一個人的天堂》《風月無邊》《所有的安如磐石》,這些散文集的名稱,一次次昭示着這位江南女作家對于“美”的追求,也正是在這種追求中,蘇滄桑的散文逐漸成為當下美文寫作的典型代表。

蘇滄桑的散文新著《紙上》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以中國南方珍貴的“非遺”文化、手藝行當、風物人情為基本元素,寫絲綢、茶葉、戲曲,寫紙、寫蜜、寫酒、寫船娘……所寫之物,自帶一種中國古典之美。蘇滄桑的文字不疾不徐、典雅蘊藉,正如她所塑造的那個物質世界一樣,“充盈着水汽和靈氣”,融彙成一個和諧統一的審美世界。

探究《紙上》之“美”,不難發現,蘇滄桑筆下事物的“美”并不僅限于自身,更包含了人的主觀因素,是“自然的人化”。通過人的勞動,蠶絲抽織成絲綢,毛竹變為了紙張,蜂箱中釀出了蜜,千畝茶園一片清新的嫩綠……作者耐心描摹了“美”的産生過程,注目于創造美的過程中那些普通勞動者所傾注的巨大心血與付出。于是我們看到,為了造出失傳已久的開化紙,朱中華嘗遍人間艱難,撈紙師傅徐洪金在紙漿水中浸泡了45年的手掌,“比白紙更白”;經年累月的采茶,讓祝海波的嶽母、黃建春的妻子練出了“一雙蝴蝶般在茶尖上飛舞的手”,“每一個指甲都被茶汁浸染成了黑色”;靠天吃飯的養蜂人,如吉普賽人般流浪天涯,步步驚心。沈建基曾經被酷暑中暴躁的蜜蜂蟄了100多個包,險些喪命;郭靖曾被蜜蜂蟄進脖子上的一根血管,中毒昏厥……“美”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精神向往,對于美好事物的描摹,更是一代代作家共同的追求。隻是大多數時刻在“美”的面前,我們一味地欣賞、享用,無心探究“美”的來路,更不知在“美”的背後,竟然蘊藏着如此的驚心動魄。

朱光潛先生在談及“美的本質”時曾說:“美是客觀方面某些事物、性質和形态适合主觀方面意識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為一個完整形象的那種性質。”的确,真正的“美”必然灌注着某種讓人産生共鳴的主觀精神,如此,“美”才有可能恒久、才有可能富有力量。《紙上》跳出了單純對客觀“美”的欣賞,而是深入闡釋其背後的主觀成因。在蘇滄桑筆下,比蜂蜜更甜、比清茶更香、比開化紙更珍貴的,是無數普通人的勞動之美、人性之美。

《跟着戲班去流浪》一文聚焦基層越劇演員和戲班,蘇滄桑“跟着”的不是被舞台光環照亮的著名演員,而是一輩子都可能生活在光環之外的小演員,他們是越劇世界中“沉默的大多數”,但正是他們,聚合成為越劇的根基。演員楊佩芳,生于紹興一戶貧寒人家,10歲不到就跟着戲班流浪,初衷不過是“吃飯不要錢,還天天有戲看”。多年之後,楊佩芳成了當紅小生,然而“從那時起,一杯咖啡跟了她一輩子,胃痛跟了她一輩子,孤獨也跟了她一輩子”。因曆史的誤會,她被劇團開除,一代名伶最終成了營業員、收電費的。多年後,對于曾視如生命、又讓她遭遇命途坎坷的越劇,她似乎隻是變了愛的方式,而“越劇不失傳,是她最大的夢想”。《跟着戲班去流浪》中,蘇滄桑着力探究的是被越劇之美所遮蔽的人們。正是在這些籍籍無名的演員身上,在這種日複一日的磨砺中,我們看到了更為堅韌、更為恒久,也更令人動容的美。

中國文學的美文傳統其來有自,在《中國之美文及其曆史》中,梁啟超提出,中國的美文傳統有兩大起源:一是古代歌謠、漢魏樂府等民間創作,二是《詩經》到建安之前的詩。古典文學中的韻文、詩歌尤其集中體現了美文的特點。五四文學革命後出現的現代白話美文更以其抒情性、審美性,構成了“文以載道”理念的補充與反叛。伴随着中國文學的發展,一些美文作家越來越走向“為藝術而藝術”,甚至走入了學者解志熙所說的“唯美化的偏至之途”。這些作品中,“美”是虛浮、單薄、脆弱的,美成了一道枷鎖,束縛住了作家的思想和手腳。與之相比,散文集《紙上》不僅寫出了絲綢的精美、越劇的動聽、茶葉的清香,更寫出了美的“反面”:那些艱辛的付出、粗糙的皮膚、患病的身體、坎坷的人生,它們看起來是“不美”的,但正是這些“不美”的瞬間,才讓真正的“美”有了根基,變得可觸、可感,進而可信。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散文集《紙上》完成了美的突圍。

(作者:行超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