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有什麼風俗美食?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七,也是傳統節日七夕節這個節日又稱七巧節、乞巧節、七夕祭等,最初是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從而逐漸帶有浪漫色彩,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七夕節有什麼風俗美食?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七,也是傳統節日七夕節。這個節日又稱七巧節、乞巧節、七夕祭等,最初是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從而逐漸帶有浪漫色彩。
七夕節當天,民間會舉行很多民俗活動,例如“乞巧”、香橋會、揭露水等。節日裡,美食也是少不了的,民間會以吃“巧果”、酥糖、巧巧飯等來慶祝。
七夕“乞巧”,各地習俗大不同
過七夕,“乞巧”是最重要的習俗之一。據資料記載,七夕夜晚,年輕的女子會擺上時令水果,對着月亮祭拜。她們還要舉行各種“乞巧”儀式,乞求織女神賦予聰慧的巧手,祈求得到姻緣巧配。流傳到現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七夕文化習俗。
江蘇: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一帶,七夕香橋會是七夕的習俗,由牛郎織女鵲橋相見傳說衍化而來。香橋即代表“鵲橋”,用紙包線香搭成,欄杆上紮着五色線制成的裝飾。七夕夜裡,人們祭祀牛郎、織女雙星,乞求幸福吉祥,之後将香橋焚化,象征着牛郎織女走過香橋相會。
陝西:紮“巧姑”
在陝北地區,七夕節要舉行各種乞巧活動。女孩子要紮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她們還會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看誰技藝更勝一籌。
河南:玩“磨喝樂”
舊時河南開封,七夕節的兒童玩物是“磨喝樂”,即小泥偶,是手持荷葉的可愛兒童形象。據記載,古代人們會在七夕節用“磨喝樂”來實現“乞巧”和多子多福的願望。
廣東:七娘會
廣東七夕傳統民俗是“七娘會”,民間多稱“拜七姐”。當天大家會聚集在各地的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紙糊的鮮豔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用以乞巧。不過,如今這類活動已逐漸被人們遺忘,隻有很少的農村地區有流行。
廣西:儲水、紅頭繩
廣西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人們認為農曆七月七日的水是代表身體健康、吉祥的雙七水,用此水洗浴能消災除病。
七夕飲食有這些“巧食”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都不一樣,但大都突出一個“巧”字,也叫“巧食”,表達了人們追求心靈手巧、生活美滿的樸素願望。
巧果
在浙江杭州、甯波、溫州等地,七夕節都有應節食品“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是用油、面、糖、蜜、芝麻制作的糕點,并會做成不同款式。七夕晚上,全家人圍坐品嘗,看誰做的“巧果”好吃。
酥糖
酥糖也是七夕不可缺少的美味。在我國一些地方,這一天人們會制作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有些糕點鋪做這類酥糖出售,又稱“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也會變得靈巧。
江米條
在老南京人眼中,七夕是吃江米條的節日。當天,人們用糯米粉與豆粉制作面團蒸熟,随後在石臼中捶打蒸好的面團,之後切細條在油鍋炸熟,抹上糖漿即可食用。不過,現在的江米條大多是用機器制作,人們随時都可以在商店買到,所以,很少有人知道這曾是七夕的傳統飲食。
你所在地方還有哪些特别的七夕食俗呢?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編輯 李嚴
校對 盧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