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曆史教學和德育理念,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如何對其進行有機的結合,如何通過二者的結合,實現初中階段的曆史教學目标和德育目标,是我們每個曆史老師,尤其是曆史班主任們都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教學實踐,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粗淺的經驗,我想将它分享出來,讓更多人看到,讓更多曆史教師和班主任們參與進來,讓其更加的系統化和完備化,我将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1 曆史教學與德育理念的融合
衆所周知,相比其他學科而言,初中曆史教科書中有着大量的愛國英雄、政治家、史學家、科學家和思想家等,他們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留下的精神财富,對于當代中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德育,其基本理念就是對中學生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的内涵在于通過對學生行為素養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培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與你成長階段相匹配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此背景下,初中曆史教師應該不斷的在教學中結合中學曆史教材的内容,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在充分發揮教材中德育因素的基礎上,将它們進行拓寬和加深,為初中德育活動提供良好的輔助。
具體來說,要做到初中曆史教材與德育理念的結合,第一步,曆史教師應首先在課前認真研讀教科書和參考資料,在熟悉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通過深入挖掘教科書中隐藏的德育素材制定相應的德育目标,接下來,通過對于課标的研讀和中學生的特點,對他們輔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以期引導學生通過聯系時事,感知曆史上一些偉大人物的家國情懷,以加深我們對于自己民族文化的感悟,激發他們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從而使他們的思想素質和精神品格能夠得到提升,以此達到曆史教學中曆史史實與德育相結合的目的。
綜上所述,通過對于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的學習,有利于中學生形成正确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通過對其思想品格的啟發和引領,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塑造中學生健全的人格。将德育理念與初中曆史教學進行有機的融合。
2 德育理念對學生人格的塑造
我們知道,初中階段的學生,其顯著特點就是有着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我們曆史教師可以此為切入點,順藤摸瓜,努力找尋學生的興趣點所在,通過去挖掘這些興趣點,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和塑造人格。具體來說,曆史教師可以通過重點講述曆史教科書中相關的史事和曆史名人事迹,通過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的去感化和教育學生,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中學階段應該具備的美德。
這就要求我們,在教授書本上的知識時,不能隻是單純地采用灌輸的方式,如何将其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并且和其自身的道德建設相配合,需要我們每一位初中曆史教師的努力。除此之外,初中曆史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對古今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多方面的對比,讓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在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樹立一個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努力奮鬥的人生目标。這就要求我們,充分發揮和利用課本上的内容,通過多種方式的講授來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标。例如,在講述香港,澳門回歸這一課時,為了實現上述目标,教師需要做到如下兩點:一是要求學生掌握香港、澳門回歸的具體時間和相關教學内容,二是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這既是在初中曆史教學中滲透曆史核心素養的要求,也是中學階段德育目标的要求。通過對以上兩點的講述,學生一定能夠在課堂上體會到中國正在一步步的走向強大,從曾經的喪權辱國到如今的國力漸增,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加深他們對于祖國的認同感。
除此之外,初中曆史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取教科書中蘊含的道德價值觀念并充分發揮這些優秀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和引導學生,以此培養中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品格,進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确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3 德育理念滲透的幾種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标,初中曆史教師應合理、科學地掌握德育方法,才能将德育理念更好地滲透于中學曆史教科書。
首先,初中曆史教師可以通過古今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曆史時空觀。縱覽中國古代曆史,從遠古社會開始,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探究早期中國的原始面貌,随着時間的推移,中國經曆了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的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我們在講述這一系列的曆史變化時,需要在讓學生充分體會古代社會的殘酷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封建王朝繁榮的盛況,既能看到從分裂到統一的過程,又能感知到統一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從而幫助他們掌握最基本的曆史時空的觀念。
其次,教師通過講述和對比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上的知識,能夠使學生跨越地域的限制,立足本土,縱覽全球。通過對于曆史的整體把握,從獨隅一角的中國擴展到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古國,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中華文明同世界上其他地區人民所創造的古文明一樣,他們同樣的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而且是現今唯一保留下來沒有斷絕的古文明之一,從而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在此基礎上,初中曆史教師應綜合的運用手上的曆史素材,适時引用恰當的正面素材和反面特例,以期實現曆史的完整性和德育教育的合理開展。衆所周知,中國古代曆史上既有舍生取義的民族英雄,也有賣國求榮的漢奸;既有勵精圖治留下賢名的開國之主,也有殘暴荒淫遺臭萬年的亡國之君。如何科學合理的去處理這些素材和資料,值得我們所有初中曆史老師的關注和思考。而通過對這些内容的講訴,我們可以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一分為二的唯物史觀和愛憎分明的道德感情。
最後,初中曆史教師還可以積極的利用現有的教學設施和手上的曆史資源,開展第二課堂。班主任可以通過利用班會、午課或晚自習時間組織學生探讨一些課外感興趣的曆史知識;也可以有計劃、有選擇地介紹一些與教科書内容相關的曆史小叢書或曆史專欄報;同時,還可以開辦“曆史大講堂”等小課堂,讓學生講述在觀看了曆史故事或曆史紀錄片之後的感想,以此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曆史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我們可以通過第二課堂的有效開展,将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教育轉變為日常的行為教育,從而将初中曆史教學與德育理念進行有效的融合。
4 德育理念的合理應用
我們知道,總體來說,初中階段學生的精神面貌是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風貌的,從心理上來說,這一階段的他們希望更多地了解自己,希望自身價值能夠在與同齡人的相處過程中或是與長輩的交流互動中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體現。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識,對于社會上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他們通常會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和熱情。但在這五彩缤紛的世界,各種意識形态領域的碰撞與現實之間的反差,也會産生一些足以沖擊青少年心靈的有害物質,加之中學生的道德價值觀等正處于形成的關鍵時期,這種反差會使一些學生對于個人利益的訴求明顯增強,從而大大加大了德育的難度。
面對上述問題,就需要我們曆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通過合理引導和教育學生,強化他們的思想道德建設。這就要求我們既要立足于曆史學科核心素養這一始終貫徹的目标,又要盡量貼近現實生活,既要以曆史事實為依據全面地去講述曆史,也要以時代的眼光客觀地去評價曆史。但是因為初中曆史教學本身容量充足,牽涉的知識面又很廣。因此,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要注重學生知識層面的培養,還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使學生能夠從曆史的基本史實中得到正确的曆史觀念,幫助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觀念。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曆史課作為提高國民素養的基礎性課程,需要教師根據課程标準,結合中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和思想道德品質養成的客觀規律,在中學曆史教學過程中選擇最為恰當的方法來激勵、引導學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觀念,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此基礎上,每位學生都應該在認真聆聽老師講述曆史知識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對于知識的掌握,還要學會思考,思考為人處事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價值取向,在曆史教師所塑造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中去用心感知曆史,以實現初中曆史教學的客觀價值,在知識過手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确的道德觀念,從而将初中的曆史教學和德育理念進行有機的融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