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窗幽記100句經典名言

小窗幽記100句經典名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9 11:25:37

小窗幽記100句經典名言(具有觀照内心的覺悟)1

一、

世間多福分之人,并不是先天既定擁有什麼樣的性格,而是在他擁有相應性格的基礎上,是否懂得通過時常自省來修正自身。

隻有在原有基礎上不斷調整,使自身達到平衡之後的狀态才更适合當下生活,所以說能時常反省自身者,才是多福之人。

就像儒家有一句話叫:“吾日三省吾身”,意思就是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而反省則是人生一切福氣的根源。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一句話叫:

“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

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就是能夠通過不同的方式有效反省自身,而塑造善果的道理。

小窗幽記100句經典名言(具有觀照内心的覺悟)2

唐太宗神采奕奕,風采英武,有一天他去上朝的時候,有些大臣會被唐太宗的外表震懾的手足無措。

後來唐太宗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每次見人上朝奏事,都會對他們和顔悅色,目的就是希望大臣放下自己的戒懼之心,進獻自己内心的真實想法。

唐太宗還對大臣們說:“人要想看見自己的樣子,一定要借助于鏡子;君主要想知道自己的過失,一定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如果君王剛愎自用,隻認為自己才是最聰明正确的,不聽勸告,用一些阿谀奉承的大臣,這樣君主必然會失去國家,大臣最後也不能保全自己。就好像虞世基逢迎拍馬隋炀帝來保全自身富貴一樣,當隋炀帝被殺之後,虞世基等人也随之被處死,我們應該把這個事情當做前車之鑒,處事總有得失,你們一定要把自己想說的說出來。”

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内心存在什麼樣的念頭,必然會直接影響人生結果,所以修正自己的念頭,是對人生最負責而且有效的方式。

《了凡四訓》之中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人生的狀态是由多重因素共同組成的,在這多重因素之中,自己的心性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

能調整自身心性狀态,以便于達到正确适度的狀态,自然也是改變人生狀态的根本。

想要修來一個好的福報,不用你拼命努力地向外探求,隻需要每天多一份觀照内心念頭的覺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自己的狀态,而且在很短時間内就能見到效果。

比如你遇到一個讓自己很煩躁的事情,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如果能夠理順自己的心情,換一種态度去面對問題,才會有不同的結果。

小窗幽記100句經典名言(具有觀照内心的覺悟)3

二、

古代江陰有一個豪門大族叫夏翁,曾坐船從橋下經過的時候,有人故意挑糞倒入他的船中,還濺了他一身,當時他的随從都氣憤地要抓住那個人問罪,而這個時候,夏翁卻擺擺手說:“算了。”

當夏翁回到家之後,派人查看了一下賬目,才知道原來是因為這個人欠自己一筆銀錢無法償還,想借此訛詐。

而當時正是因為自己一念之間的轉變,才避免自己惹來這次禍患,夏翁随之将借據銷毀,不再追究此事。

所以在許多情況下,人生是福還是禍,不都是在與自己的一念之間嗎。

人生一切核心都來源于自己,修正自己的内心,規範自己的行為,就是一切福報的根基。

《小窗幽記》中有一句話,叫:

炫奇之疾,醫以平易;英發之疾,醫以深沉;闊大之疾,醫以充實。

意思就是說:賣弄炫耀的毛病,要用簡易平實來糾正;喜好表現聰明才智的毛病,要用深沉厚着來糾正;言行迂闊随意的毛病,要用充實來糾正。

喜歡賣弄、過度表現以及言行随意都是世人常犯的毛病,多數人都喜歡将自己的才能炫耀于外,企圖以此填補自己虛妄的精神狀态,然而這種行為除了能滿足自身虛榮心之外,并沒有任何有益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你炫耀的同時帶來的是别人的嫉妒,當你表現志得意滿的同時,恰恰是錯誤開始的根源。

每個人都有才華,但是有才華并不是智慧,能夠調整自己的狀态,讓才華正确地存在于生命之中才是智者。

能夠成就自己的不是才華,而是有效地利用才華,就好像人生的優點和缺點一樣,優點并不是一個絕對好的存在,缺點也不是一個絕對壞的存在,很多人反而會因為察覺缺點而受益,而有的人則會因為優點而自傷。

小窗幽記100句經典名言(具有觀照内心的覺悟)4

而真正的智慧,是能夠正确地認知這些優缺點存在的地方,在此基礎上通過修正自身的念頭,使人生達到平衡,這才是功夫。

而這一切功夫的過程,則需要具備自我反省的覺知,并且修正念頭之後才能得到相應結果。

所以要能夠三省吾身,具有察覺自身問題的智慧,能夠及時糾正自身錯誤念頭的存在,才能随之規避因為此類問題而帶來的風險,自然能夠獲取修正心念之後的福報。

作者|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