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周黑鴨(01458,HK)發布2019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24億元,相比于2018年同期的3.32億元有較大幅度下滑。
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鹵味界“三巨頭”另外兩家煌上煌(002695,SZ)和絕味食品(603517,SH)也公布了半年報,與周黑鴨不同的是,這兩家淨利潤增長都超過20%。
實際上,相較之下,周黑鴨主要采取直(自)營模式,半年報顯示,周黑鴨上半年新開設84間自營門店,同時因經營效益不佳、市政改造等原因調整關閉117間自營門店,整體店面數量呈下滑态勢。
周黑鴨艱難“爬坡”根據咨詢公司沙利文公開數據,以我國2017年休閑鹵制品行業的零售價值為基礎,前五家市占率僅為20%。鹵味界“三巨頭”占比較高,絕味食品占比8.9%,周黑鴨占比5.5%,煌上煌占比2.6%。
2019年上半年,絕味食品實現營業收入24.90億元,同比增長19.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96億元,同比增長25.81%。煌上煌實現營業收入11.69億元,同比增長13.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4億元,同比增長23.15%。周黑鴨上半年收益為16.26億元,同比增長1.8%,公司擁有人應占期内溢利為2.24億元,同比下滑32.4%。
從開店規模來看,絕味食品占據頭把交椅。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絕味食品在全國(不含港澳台)共開設10598家門店,較2018年增加683家;周黑鴨上半年自營門店總數為1255間;煌上煌預計2019年底門店數量達到4000家左右,上半年新增門店436家。
值得關注的是,在三家鹵味公司中,隻有周黑鴨的淨利潤呈現下滑态勢。周黑鴨表示,我國休閑鹵制品行業面臨着轉型及消費升級,并且仍然面臨着原材料、租金人工等成本上漲和競争加劇的壓力。根據此前周黑鴨發布的盈利預警公告,公司稱淨利潤下滑原因包括門店經營利潤率下跌、原材料成本上漲導緻毛利率下降、新投産的項目以及門店租金增長等。
周黑鴨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新增84間自營門店,新進入河南信陽、福建晉江以及廣東江門、汕頭等城市,但同時也關掉了117間自營門店,經營效益不佳是重要原因。
記者注意到,在主要經營區域上,華中地區仍然為周黑鴨的主要經營區域,占比近60%,不過華南地區的收益有所增長,同比增長28.8%。而煌上煌江西地區的經營收入占到總營收的41.24%,絕味食品華中和華東營收占比均超過20%。
直營模式導緻業績差異?
同樣處于鹵味品行業,為何周黑鴨和另外兩家“鹵味界”巨頭,業績情況有着較大差異呢?這或許與公司的銷售模式有關。
絕味食品表示,公司主要采用“以直營連鎖為引導、加盟連鎖為主體”的銷售模式,主營業務收入90%以上來源于加盟渠道的産品銷售;煌上煌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主要經營模式為直營連鎖、特許經營連鎖和經銷商三種經營模式。相比之下,周黑鴨主要以自營為主,數據顯示,周黑鴨上半年來自自營店的營收有14.03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的86.3%。
直營和加盟有什麼區别?國盛證券研報指出,直營、加盟兩種模式各有優劣,決定品牌擴張有效方式的關鍵在于生意本質和品牌屬性的不同。記者注意到,直營模式優勢主要為:公司統一管理,統一調度,使品牌影響力最大化,同時使信息及管理資源等共享化,對品牌形象的統一性能做到最大程度的保持。劣勢便是“資金投入更大,成本更高,調整速度慢,很難做到因地制宜”。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分析到:不論是直營還是加盟都有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從長遠來說,直營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食品安全可控。而加盟模式的擴張速度會快很多,“直營這種模式注定了要比加盟連鎖慢一些,以至于整個行業風口到來的時候,不能享受到整個行業帶來的紅利”。
而且,直營模式資金占用會比較高,朱丹蓬認為周黑鴨短期内會因此承受一定的陣痛。
記者注意到,周黑鴨在半年報中表示,将利用特許經營模式,進一步滲透現有市場并策略性擴展至新地區,同時探索多元分銷渠道,加強産品創新。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排:季橙 秀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