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成功不代表失敗,隻是您還不夠努力!——
有些人利用閑暇時間吃喝玩樂,有些人利用閑暇時間不斷學習成長!
(1)電極材料的理論容量
電極材料理論容量,即假定材料中锂離子全部參與電化學反應所能夠提供的容量,其值通過下式計算:
其中,法拉第常數(F)代表每摩爾電子所攜帶的電荷,單位C/mol,它是阿伏伽德羅數NA=6.02214 ×1023mol-1與元電荷e=1.602176 × 10-19 C的積,其值為96485.3383±0.0083 C/mol
故而,主流的材料理論容量計算公式如下:
LiFePO4摩爾質量157.756 g/mol,其理論容量為:
同理可得:三元材料NCM(1:1:1)(LiNi1/3Co1/3Mn1/3O2 ) 摩爾質量為96.461g/mol,其理論容量為278 mAh/g,LiCoO2摩爾質量97.8698 g/mol,如果锂離子全部脫出,其理論克容量274 mAh/g.
石墨負極中,锂嵌入量最大時,形成锂碳層間化合物,化學式LiC6,即6個碳原子結合一個Li。6個C摩爾質量為72.066 g/mol,石墨的最大理論容量為:
對于矽負極,由5Si 22Li 22e- ↔ Li22Si5 可知, 5個矽的摩爾質量為140.430 g/mol,5個矽原子結合22個Li,則矽負極的理論容量為:
這些計算值是理論的克容量,為保證材料結構可逆,實際锂離子脫嵌系數小于1,實際的材料的克容量為:材料實際克容量=锂離子脫嵌系數 × 理論容量
(2)電池設計容量
電池設計容量=塗層面密度×活物質比例×活物質克容量×極片塗層面積
其中,面密度是一個關鍵的設計參數,主要在塗布和輥壓工序控制。壓實密度不變時,塗層面密度增加意味着極片厚度增加,電子傳輸距離增大,電子電阻增加,但是增加程度有限。厚極片中,锂離子在電解液中的遷移阻抗增加是影響倍率特性的主要原因,考慮到孔隙率和孔隙的曲折連同,離子在孔隙内的遷移距離比極片厚度多出很多倍。
(3)N/P比
負極活性物質克容量×負極面密度×負極活性物含量比÷(正極活性物質克容量×正極面密度×正極活性物含量比)
石墨負極類電池N/P要大于1.0,一般1.04~1.20,這主要是出于安全設計,主要為了防止負極析锂,設計時要考慮工序能力,如塗布偏差。但是,N/P過大時,電池不可逆容量損失,導緻電池容量偏低,電池能量密度也會降低。
而對于钛酸锂負極,采用正極過量設計,電池容量由钛酸锂負極的容量确定。正極過量設計有利于提升電池的高溫性能:高溫氣體主要來源于負極,在正極過量設計時,負極電位較低,更易于在钛酸锂表面形成SEI膜。
(4)塗層的壓實密度及孔隙率
在生産過程中,電池極片的塗層壓實密度計算公式:
而考慮到極片輥壓時,金屬箔材存在延展,輥壓後塗層的面密度通過下式計算:
塗層由活物質相、碳膠相和孔隙組成,孔隙率計算公式:
其中,塗層的平均密度為:
(5)首效
首效=首次放電容量/首次充電容量
日常生産中,一般是先化成再進行分容,化成充入一部分電,分容補充電後再放電,故而:
首效=(化成充入容量 分容補充電容量)/分容第一次放電容量
(6)能量密度
體積能量密度(Wh/L)=電池容量(mAh)×3.6(V)/(厚度(cm)*寬度(cm)*長度(cm))
質量能量密度(Wh/KG)=電池容量(mAh)×3.6(V)/電池重量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江子才,由曉琳博諾整理,向原作者緻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推送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