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期下來,我們給您介紹了不少生僻字,想必您一定已經從中領略了漢字的魅力。當然,漢字的神奇與趣味遠遠不止于此。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漢字中的成功人士,跟人中呂布的呂布,馬中赤兔的赤兔,有的一拼,簡直是人生赢家。
赟,音yūn。《廣韻》:“赟,美好也。”文武雙全(斌),又富有(貝),這能不美好嗎?幾乎完美啊。雖然說人無完人,但也不能阻擋我們追求完美的腳步。
文,《說文解字》:“錯畫也。象交文。”意思是說,文,指的是交錯刻畫的圖案,字形像線條交錯刻畫的紋案。古人最初在岩壁、龜甲上用線條刻畫的紋樣,之後慢慢演變成為漢字的模樣,故“文”便又有了文字之義。
“文”的甲骨文
岩壁上的刻劃符号
武,上部是“戈”,下部是“止”;戈為武器,止是“趾”的本字,為腳的象形,但腳趾頭由五個簡化為三個,這裡引申為動身。那麼“武”的本義,就是指拿起武器動身去打仗。
甲骨文“武”
“文”通常與“武”相對,通俗點可以說,文是筆杆,武是兵刃,隻會舞文弄墨那是書呆子,隻會扛刀殺人那是武夫。而文武雙全那就是說,既能拿筆又可從戎,是十分難得的。
文武兼具了,那錢是咋來的?不用我說您也知道,在金屬貨币未出現之前,貝殼充當一般等價物,這也就有了貝币,因此與“貝”相關的字大多與财富沾邊,那這錢财當然就是來自“貝”啦。
“貝”是張開的貝殼的象形
貝币
與我們現在追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類似,古人同樣十分注重追求“全能”,在古代的環境下,全能的标準大概就是文武雙全,德才兼備。
文武雙全,文能提筆安天下,内當修身養性,學富五車;武能上馬定乾坤,外當治國安邦,出将入相。這也許是古人追求文武雙全的最高境界了。
而這樣的人才,曆朝曆代都不缺。什麼曹操、李白、辛棄疾……比比皆是。
“赟”的寓意這麼好,所以它常被用作人名。如北周宣帝宇文赟,五代十國北漢世祖劉崇之子劉赟,都是皇帝級别的人物。
可惜的是,這倆皇帝雖然金錢是不少,但可沒做到文武雙全。
宇文赟在位僅一年,即位後他沒有勵精圖治,反而沉湎酒色,大肆裝飾宮殿,且濫施刑罰。退位後也隻一年就去世了,年僅二十二歲。
宇文赟像
劉赟更慘一點,作為準皇帝準備赴京繼任,卻連龍椅都沒摸着,就在半路被罷黜,不久被人毒死了。
劉赟影視劇形象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赟字,文武雙全就是要求全面發展,身有長技,但光有能力不行啊,還得需要一定的物質保障,所以“貝”少不了。
就是說,不需要多富有,但總得保證自己先不被餓死。要不怎麼說,赟字的“貝”字雖然在“文武”之下,但并不是說它不重要,反而恰恰說明了它的重要,因為它是作為基礎保障的。
看看,身有長技,又有較好的物質保障,還不是成功人士嗎?
還在為孩子起名發愁的新晉爸爸媽媽們,這麼牛的字還不用起來嗎?
END
點關注,不迷路
敝帚字珍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我們常用的漢字隻有不到3000個;
新華字典收錄漢字約8000個;
現在的電腦手機等終端,
可顯示漢字約30000個;
2005年的國家标準GB18030-2005,
收錄漢字7萬多個;
而最新的國際标準10646,
收錄漢字9萬多個。
漢字再多,
如果不認識、在電腦上打不出來,
這些漢字文化就都丢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和您一起,
尋找漢字的文化。
歡迎您關注:敝帚字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