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必須掌握的古詩遊子吟閱讀與欣賞。
請欣賞,閱讀小學必會古詩《遊子吟》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解釋】
遊子吟:古時歌曲的名稱。遊子:離家在外的人。吟:和“歌’,“曲”相似。
寸草:小草,這裡比喻遊子。
三春:指春季三個月。農曆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月,三月稱季春,和起來叫三春。三春晖:是指春天的陽光,這裡比喻慈母對兒女的恩惠。
【譯文】
慈母做着手裡的針線活,為将要出遠門的兒子縫制衣服。外出的行裝,縫得密密實實,怕的是兒子短期内回不來,在外地沒人給他縫補。誰能說短短的小草能夠報答得了春天的陽光給它的恩情呢?孩子們同樣無法報答母親的恩惠呀!
【誦讀】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欣賞】
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作者為溧陽縣尉,于是把母親裴氏接到溧陽。本詩即此時所作,作者已經五十歲了。
作者本是寒士,詩中所說的母親,也是天下平平常常的母親,這正是天下所有母親的形象。用她手中的針線凝結了對兒女的一片深情厚誼,母親的情意用這密密的針線連系着,所以,這首古詩為天下兒女一代一代地傳頌。小學生必須會背誦,會寫,懂得詩意。謝謝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