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是指土壤裡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在我國多地均有,且危害極大,那鹽堿地是什麼意思?形成原因具體是什麼?三種改良最好辦法介紹!
一、鹽堿地是什麼意思?
鹽堿地就是指在各種自然環境因素和人類活動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鹽類直接參與土壤形成過程,并且以鹽(堿)化過程為主導作用,使得土壤具有鹽化層或堿化層,土壤中含有大量可溶鹽類,從而抑制作物正常生長的土壤。
1.鹽堿地分布範圍:
在全球廣泛分布,具體是從寒帶、溫帶到熱帶的各個地區,從美洲、歐洲、亞洲到澳洲,到處都有大量含鹽、幹燥、闆結、荒蕪的鹽堿地。
2.鹽堿地分類:
有内陸鹽堿土、濱海鹽堿土和沖積平原鹽堿土三大類,每一種分布的範圍不同,其中内陸鹽堿土主要分布在地勢低平的盆地和幹旱平原地區,沖積平原鹽堿土主要分布在黃淮海沖積平原,松遼平原以及三江平原上,濱海鹽堿土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東北沿海地區。
二、鹽堿地形成的原因具體是什麼?
1、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就是受氣候、地質、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質等影響形成的。比如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的幹旱、半幹旱地區,因降水量小,蒸發量大的影響,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從而形成鹽堿地。
2、人為原因
人為原因主要就是不合理的灌溉導緻的,比如澆水時大水漫灌,或者低窪地區隻灌不排,以緻地下水位很快上升導緻積鹽,使原來的好地慢慢的變成了鹽堿地。此外,常年過量使用農藥、化肥等,也會從某種程度上加重土壤的鹽漬化。
三、鹽堿地改良最好辦法介紹:
方法一、工程改良
一般是利用水利工程措施對灌溉水和地下水進行調控來降低土壤水中的含鹽量,進而達到改良鹽堿地。具體方式有明溝排水、井灌井排、灌溉沖洗、放淤改良、膜下滴灌、地下滲管排鹽等。這種改良方法通過嚴格控制水源、輸水、灌水及排水條件,有助于鹽堿地的改良,隻是工程量大,所需成本高。
方法二、化學改良
化學改良就是采用酸堿中和反應,向鹽堿地中投放可以與土壤鹽分離子進行反應的化學改良劑,來降低鹽分對植被或農作物帶來的危害。比如向土壤中過多的堿性離子添加酸性物質,可降低土壤中可交換性鈉的含量,調節其對作物的正常生理機能。常用的改良劑有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黑礬、風化煤、糠醛渣等。化學改良鹽堿地見效快,成果顯著,但同時也存在着成本高和土壤存在二次污染問題。
方法三、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就是增施有機肥、種植耐鹽植物、微生物改良、利用植物修複等方式進行改良。此外,也可在鹽堿地上植樹造林、種草養畜等,這種所需成本低、工程量小、持久性強及對環境基本無污染而被廣泛采用,但是見效慢,周期長。
總結:鹽堿地就是指在各種自然環境因素和人類活動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土壤中含有大量可溶鹽類,從而抑制作物正常生長的土壤。一般受氣候、地質、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質、不合理的灌溉等形成的,可采用工程改良、化學改良、生物改良進行改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