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因為食物是比較短缺的,糧食作物的産量又不高,所以為了填飽肚子,就要種植各種各樣的作物,當時的人是真的要吃各種雜糧來充饑的。
其中最常見的“備用糧”就是各種薯類了,像以前在我國南北方都有種植紅薯、馬鈴薯,另外在南方還有一些小衆的薯類,比如木薯在過去南方的農村就是家家戶戶都有種植的。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薯類,比如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它長得像人的腳闆,一年能長到二三十斤重,在過去就是當備用糧吃的,糧食不夠吃的時候就是把它當飯吃的,在你的家鄉現在還有人種植嗎?
長得像人腳闆的薯,你吃過嗎?這種奇怪的長得像人腳闆的薯,就是俗稱的“腳闆薯”,這在幾十年前南方很多地方都有種植的。雖然它不如紅薯、馬鈴薯和木薯等作物的知名度高,但是在以前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腳闆薯的學名叫大薯,這也是從國外傳進來的一種糧食作物,它的故鄉是在東南亞、印度和越南等國家,後來傳入到我國以後就在南方很多地方種植。
之所以叫它為大薯,這個如果你看到它實際的樣子也就一目了然了,因為這種薯類實在是大啊。大薯普遍一年能長到十斤左右,如果管理得當一株就有二三十斤。甚至筆者之前看到過,有人種植的大薯一株就重達40幾斤,絕對是“巨無霸”般的存在啊,夠一家人吃好幾天的了。
不過它和紅薯不一樣,這是兩種不同科不同屬的植物。大家也知道,紅薯是旋花科、番薯屬的植物,而大薯則是薯蓣科、薯蓣屬的作物,換言之它和我們比較熟悉的山藥實際上是一種近親關系。
大薯和木薯一樣,在非洲熱帶地區也是很受當地人喜愛的一種糧食作物,并且還和土豆一樣并稱為第三大薯類作物,成為了當地數百萬人的主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南方很多地方也有大量種植大薯,就是把它當成糧食作物來種植。
大薯的價值絲毫不輸紅薯在以前大薯和紅薯一樣都是當粗糧來食用的,但是和紅薯相比,它的食用價值要更高。
大薯和現在我們很熟悉的山藥是同科同屬的植物,它的藤蔓也很發達,并且在根部會結出像紅薯一樣的塊莖。不過和山藥相比,大薯的塊莖就要大很多,并且形狀也是不太規則的,一般都是扁平狀,非常的大,多數看起來還很像人的腳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有些地方一直叫它“腳闆薯”。
大薯的肉質顔色也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白色的,一種則是紫色的,其中紫色的也被稱之為“紫山藥”,其富含花青素的緣故,價格一般都要比白色的更高,在市面上也更受歡迎。
幾十年前很多農村地區都有種植大薯,就是因為它有着管理粗放,産量高,耐存儲的優點。而且大薯吃起來口感還是不錯的,它的澱粉含量高,無論是蒸着吃,煮湯吃,或者是做成各種小吃,都是非常美味的。
筆者還清晰地記得,在小時候到了深秋後,就會把大薯挖回來,其中一大部分都會和紅薯一樣放在地窖裡面,當時冬天沒什麼活幹,早上、晚上就基本都是吃大薯,隻有中午的時候才吃飯,也因為天天吃大薯,換着方式來吃,所以很多人當時都是吃膩了的。
其實吧,大薯雖然是一種粗糧,但是它的營養價值很高的。它吃起來和山藥的口味很相似,同時還有和山藥近似的藥用價值,主要有健脾止瀉、養胃、益肺、解毒斂瘡的作用。
編後語不過需要注意,大薯是不能生吃的,因為生的大薯是含有一定毒性的,就連不戴手套處理,有些人也會奇癢難忍,這也是一種過敏反應。而生吃大薯的話,就會出現不同的中毒症狀,嚴重時會出現昏迷和腹痛。所以烹饪大薯,也一定要煮熟才行,如果是半生不熟的也容易中毒。
而且和以前相比,現在南方很多農村地區也不再種植它了。筆者認為主要的原因在于,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需要像大薯這樣的粗糧來當備用糧了。
同時大薯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它的個頭大,一個就有二三十斤重,這樣不光是采挖非常麻煩,而且如此大的塊頭一次性難以吃完,而切塊了售賣又不太方便。另外一點就是它的産量高,在市面上的價格就不高,種植它的利潤不高,所以很多的農民都不種植了。
各位粉絲朋友,你們吃過大薯嗎?在你的家鄉還有人種植它嗎?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