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從小就學編織技術

從小就學編織技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1:41:53

從小就學編織技術?來源:工人日報春節剛過,周愛華就忙碌起來了,一方面忙着培訓新入職的員工,另一方面還要進行面輔料檢驗周愛華是福建柒牌集團的一名員工,20多年來,他堅守一線崗位,并成長為全國優秀農民工、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福建省勞模,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從小就學編織技術?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從小就學編織技術(20多年堅守一線精進工藝)1

從小就學編織技術

來源:工人日報

春節剛過,周愛華就忙碌起來了,一方面忙着培訓新入職的員工,另一方面還要進行面輔料檢驗。周愛華是福建柒牌集團的一名員工,20多年來,他堅守一線崗位,并成長為全國優秀農民工、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福建省勞模。

勤學制衣工序返工率低

1991年,17歲的周愛華夾雜着創業和闖蕩的沖動,從老家江西九江來到福建晉江,進入柒牌公司。當時的公司還是個小廠,企業老闆和員工的住宿、車間都在同一棟樓裡,員工集體宿舍十分擁擠。但艱苦的生産、生活條件并未吓跑他。

為了盡快熟悉服裝款式,鑽研制衣工序,一遇到生産方面的困難,周愛華就立即向老師傅請教。當工友們去吃飯或出去玩的時候,他就在車間裡認真學習電平車機台設備的使用。他從老鄉那裡借錢買來機腳等配件,與腳踩縫紉機機頭組裝在一起,幫着師傅做一些小工序;下班後,借用老員工的電動平車練習手腳。沒過多久,勤奮好學的周愛華就基本掌握了整件成衣的制作工藝,開始用那台組裝的老式縫紉機獨立接單生産了,而且技術進步神速。

“跟現在流水作業不同的是,以前每一名縫紉工都必須會做每一道工序,從夏天的襯衫,到冬天的夾克、西服,都要熟悉。公司規定制衣工序,就要嚴格按照工序做,這樣才能保證每一件衣服的質量。因為嚴格按照公司生産流程制作衣服,我制作的衣服返工率低。制作夏衣時,我每制作20件隻返工1至2件。制作冬衣時,每制作10件隻返工1件。”周愛華介紹說,當時,夾克車間400多名員工,每次廠裡舉辦服裝技能競賽,他都是名列前茅。後來,還代表公司參加晉江、泉州地區乃至省裡的技能比賽,每次均獲佳績。

“細中求新出效率”

周愛華做事認真,踏實肯幹,堅持不放過任何一個瑕疵,也絕不做偷工減料的事。細心的周愛華發現,一些老員工為了多做幾件,把夾克裡面本應走的一條暗線省掉了。“雖然這隻是一個微乎其微的細節,卻關系到一個企業的信譽和形象。”周愛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于是,他找到這些員工,耐心地勸說他們。耐心和堅持換來了理解,加上當時車間也采取相應措施鼓勵員工按完整工序做工,很快這種情況被制止了。

“處處留心皆學問,細中求新出效率。”這是周愛華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周愛華練好本領之後,成為了帶徒弟的師父。許多剛進廠的新員工沒有接觸過服裝制作,周愛華一開始就手把手地教,從最容易、最簡單的工序教,首先打好基礎,分步驟學習。他找來一些碎布頭,讓新員工學習機台操作方法。起針與停針的位置都不能有半點誤差。新員工熟悉機台設備後,就教他們認識服裝的結構。緊接着,教簡單的裡布拼接。如袖子、前後片的合縫,拼接後的縫位大小要一緻,刀口對刀口,整體平整平伏。再教裡布開口袋,要求方方正正、不毛角、不起皺。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穩紮穩打,由簡單到複雜的工藝都講解指導,新員工一年左右就可成為一名合格的縫紉工。

同樣帶徒弟,其他師父大概要兩年,而周愛華隻用了一年左右。周愛華解釋說:“我帶學徒的方法是,隻要我懂的技術,都會按照程序毫無保留地教給徒弟,不管上班或下班,隻要學徒們提出問題,我都及時解答并現場操作指導,直到學徒聽懂學會。”

公司對周愛華的培訓方案十分贊同,将其納入公司的培訓教材,并在全公司推廣,提高了新員工及不熟練工的技能水平,大大地縮短了培訓時間,保證了服裝的質量。

目前,周愛華從一線縫紉工成長為面輔料檢驗主管。他說,感覺肩上的擔子更加重了,但會盡自己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公司發展作出新貢獻。“作為一名服裝行業的技術工人,要堅守追求‘至精至善’的初心,将産品的每個細節都盡可能做到極緻。”(記者 吳铎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