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京有多少古名

南京有多少古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2 23:28:46

南京有多少古名?南京,素以形勢的雄偉見稱于全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南京有多少古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南京有多少古名(南京有過50多個名字)1

南京有多少古名

南京,素以形勢的雄偉見稱于全國。

自來談論南京形勢的人,總是說,“龍蟠虎踞之勢”,或是,“巍巍石頭城”。南京,經曆了種種艱阻的曆史,若要論起曾用名,那是任何地方都比不過的。

試作一個有趣的統計:南京有過50多個名稱,常用的名稱就有30多個。

比如: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頭城、吳京、揚州、丹陽、丹楊、金城、建業、建邺、建康、江甯、白門、白下、蔣州、昇州、歸化、上元、昇國、集慶、應天、天京、秦淮、鐘山、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博愛之都、江南佳麗地、江南第一州……

在史書裡,還可見到稱南京為南都、留都、行都、西都、陪都、皇都、天都、天城、京師、京市、皇邑、神京、上國、上京、帝裡、江城、南國、新京等。

南京别稱的故事

◆冶城

冶城是南京最早的城邑雛形。傳公元前495年的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在今朝天宮後山設立冶城,鑄造兵器。明朝陳沂《金陵古今圖考》雲:“金陵在春秋時本吳地,未有城邑。惟石頭東有冶城。傳雲:‘夫差冶鑄于此。’ 即今朝天宮也。”

◆越城

越城是今南京城區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最早古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令越相範蠡修築“越城”于今中華門外秦淮河南岸古長幹裡。因築城工程是由範蠡主持的,故又名“範蠡城”。

◆金陵

金陵是南京雅緻而古老的正式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其來曆,一般認為因南京鐘山在春秋時稱金陵山而得名。鐘山頂上的岩石泛紫色,所以稱金陵。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敗越國,盡取越國之前奪取的吳國地域,在石頭山(今清涼山)築城,稱為金陵邑。

◆秣陵

南京稱秣陵始于秦。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改金陵為秣陵。秦始皇認為金陵王氣很重,為洩王氣,斷淮水(古秦淮河),改金陵名。然事與願違,秦始皇在北返西歸途中,一病不起,永辭帝業。在古代的詞義解釋中,“秣陵”是養馬草谷的意思。早期的秦人由于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後又因功獲賜秦地(今甘肅天水)。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被周平王分封為諸侯,“秦”成了他們的諸侯國名稱。所以在秦人看來,養馬喂馬并不是下等之事,而“秣陵”這個名字是秦始皇贊賞南京的山水形勝,賦予這座城市的一個美稱。

◆建業

南京稱建業始于三國東吳。211年,孫權将政治中心自京口遷秣陵;212年,孫權在原楚國金陵邑故址上修築石頭城,稱秣陵為建業,寓意“建功立業”;229年4月,孫權在武昌稱帝;同年9月,在朝野“甯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甯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的呼聲中,遷都建業,開創了南京建都史。

◆建邺

南京稱建邺始于西晉。280年,西晉滅三國東吳,建都洛陽。晉武帝對東吳“建業”之名非常反感,于282年改建業為建邺。

◆建康

南京稱建康始于西晉。西晉建興元年(313)因愍帝名叫司馬邺,為避諱起見,逐改建邺為建康。317年,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東晉正式建立,定都建康。東吳、東晉和南北朝的宋、齊、梁、陳合稱六朝,故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

◆揚州

南京地處江南地域,到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南京屬古“九州”中的揚州。南京稱揚州始于東漢末年,至唐朝唐太宗即位時期,約四百多年時間。280年西晉滅吳後,把原屬晉、吳兩國的揚州合二為一,治所設在原吳國的都城建業西州城(古揚州城,今朝天宮西街中段偏南位置)。直到626年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即位。将治所在江甯縣的揚州廢除,并入潤州(治所在今江蘇鎮江),而邗州則再次改名為揚州。從那時起,今天的揚州市才享有了“揚州”的專名。

◆石頭城

南京稱石頭城始于東吳。三國東吳孫權奪取江東之地,在金陵邑舊址上修築的城池取名叫石頭城,曆史上又稱石首城,簡稱石城。

◆白下

南京稱白下始于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東晉時期在今幕府山山麓築白石壘作為軍事要塞。南朝劉宋于此設城隍,因位于白石山下,故名白下城。

◆丹陽(丹楊)

南京稱丹陽始于東漢,曆時500餘年。從東漢建安二十六年(221)孫權将丹陽郡治所遷到建業開始,到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改潤州為丹陽郡結束。因丹陽郡治所曾經在南京石頭城,所以也作為南京的别稱之一。

◆蔣州

三國孫吳時改鐘山為蔣山。基于蔣山的名望,隋朝政府平定江南後,将設在六朝故都建康石頭城内的行政管理機構取名為蔣州。自隋開皇九年(589)設置蔣州,至隋炀帝大業三年(607)改蔣州置丹陽郡,蔣州一共存在了9年。

◆歸化

唐朝《元和郡縣圖志》載:“武德三年,杜伏威歸化,改江甯為歸化縣。”歸化作為南京名稱前後一共使用了将近6年,從武德三年(620)到武德八年(625)。

◆昇州(升州)

朝天宮街道與雙塘街道分界線為昇州路。“昇州”作為南京名,始于“安史之亂”爆發。唐朝政府認為金陵地位重要,刻意提升其地位,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江甯縣(今南京)置昇州。上元二年(761),廢除昇州建置,改昇州統轄的江甯縣為上元縣。

◆江甯

提起江甯,大部分南京人的反應是江甯區,老一點的人會想到江甯縣。很多人會說,江甯是南京的一部分。而在古代,整個南京都叫作江甯。

◆集慶

元圖帖睦爾在做皇帝前的三年(1325-1328),其王府位于今朝天宮東王府大街巷南。“集慶”作為南京名稱,始于其對南京的感恩。元朝天曆二年(1329)改建康為集慶。明朝宋濂《元史·文宗紀》“天曆二年,改潛邸所幸諸路名:建康曰集慶,江陵曰中興。集慶寓意彙集喜慶。(元)文宗圖帖睦爾先封懷王,一重喜慶;後由懷王成為皇帝是二重喜慶。”

◆上元

上元是唐高宗和肅宗的年号,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江淮都統劉展割據反唐,陷昇州、潤州;二年,唐軍平叛,廢江甯縣,置上元縣,隸潤州。上元的意思是:正月十五上元節(元宵節);陰陽五行學以180年為一個周期,其中第一個甲子為上元,寓意天長地久,國家統一。

◆應天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慶路,改名應天府,意思是“我老朱造反,是應天命所召”,這名字霸氣。主修《明太祖實錄》的明初大儒董倫感歎:“蓋因天命所屬,時運眷顧也。”“應天”,頗有“君權神授”的味道。

◆南京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國号大明,以應天府為南京,大梁(今開封)為北京。自此,南京一名成為金陵的專有名稱。1378年,罷北京,改南京為京師。1420年底,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

◆天京

公元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村率衆起義,建國号“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公元1853年3月宣布洪秀全定都金陵,改名天京(又名天都),并下诏:“天下萬國朕無二,京亦無二,天京而外,皆不得僭稱京。”太平天國政權駐守天京,與清政府共存11年。

◆鐘山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首句詩:“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其中“鐘山”指的就是南京。

鐘山曆來被認為是南京地區群山之首,它的形成年代極為久遠。1927年,翁文灏在《中國東部中生代以來之地殼運動及火山活動》一文中指出,在侏羅紀末、白垩紀初(距今約一億年前),以河北燕山為中心的地殼運動——燕山運動,初步奠定了中國東部的現代地貌,形成了甯鎮山脈。到了大約1000萬年前,南京段長江、秦淮河、金川河、滁河才相繼形成。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鐘山是南京城市的源頭,是南京文化的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