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寫小說怎樣構思人物以及性格

寫小說怎樣構思人物以及性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8 01:08:17

寫小說怎樣構思人物以及性格?第三節 叙事詞的輔助方法,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寫小說怎樣構思人物以及性格?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寫小說怎樣構思人物以及性格(怎樣創作叙事詞)1

寫小說怎樣構思人物以及性格

第三節 叙事詞的輔助方法

宋詞中的抒情性作品,由于是為應歌而作,往往“因文而造情”。在表現手法上,主要是通過特定的時空場景和富于象征意義的意象群,來表現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情緒變化,不大注重引發此種情感的“”,即重情略事。而宋詞中的叙事性作品,則大多是“緣事而發”、“感事”而作,是主體心靈受到現實人生的振蕩,情感郁結于中而發之于外,是“因情而造文”,具有很強的“紀實性”。所謂紀實,不僅是指紀具體的事件,如紀遊、紀景、紀夢等等,也是指“紀錄”由具體之事而引發的情感,即包含“”和“”兩個方面。其叙事的輔助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

一、以題序補充詞紀事的不足

詞畢竟是抒情的,而不是用于紀事的。為了解決詞的抒情性與叙事性的矛盾,宋代詞人創造性地運用了詞題和詞序的形式。宋詞較多地出現題序是從張先開始的,不過張先詞仍然是以普泛化的抒情為主,其詞題或詞序往往隻起着交代寫作時間、地點的作用,具有可供編年的史料價值,而與詞本文則缺乏有機的聯系,二者在“”與“”上不能相互補充、印證和生發。自從蘇轼在其詞中運用這個方法之後,便賦予了詞題詞序以新的功能,使詞題詞序與詞本文構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 首先,作為詞紀實叙事的一種表征,詞題詞序交代詞的創作動機和緣起,确定詞中所表現的情感指向,即加強情感的确定性。如蘇轼的《水調歌頭》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詞序明确交代了創作的緣起,因而詞末“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的願望就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懷念的是其胞弟子由而非别人。 其次,作為詞本文紀事的補充,詞題詞序與詞本文在叙事與抒情上互相補充:詞的抒情性決定了詞不宜以叙事為主,但詞人又是緣事而發,事件的某些過程不得不交代,于是用詞序來紀事,詞本文則着重表現由此事引發的情感。這樣,詞本文與詞序相互補充和生發。 又如蘇轼的《定風波》 這首詞的詞序更是不可或缺。序曰:“一月七日,沙湖道中遇微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而詞中隻寫到了雨中自我吟嘯徐行、坦然自适的精神意态,未曾涉及他人。有了詞序所叙“同行皆狼狽”,更襯托出詞本文表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自我人生态度的獨特性。

在詞序上進一步發展且創作出特殊美文的,是南宋的姜夔。據夏承焘《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中所記,姜夔84首詞中有題序者72首,除去幾組詞共一總序外,實際隻有3首無題序,其中小序37首,這可以說是宋代名家詞中題序比例最高的。而其内容和形式上的創新,使其詞序與其詞之旁譜一樣,成為姜詞形式上最主要的特點。

二、以用典擴大詞紀事的内涵

宋詞叙事的表現手法,除了在詞“外”用詞題詞序來彌補詞紀事的不足之外,在詞“内”則大量用典,以擴大詞紀事的内涵。 在詞中大量用典,當是始于蘇轼。蘇轼詞用典,常常是間接叙事,因為一個典故,常常包含着具體的曆史事件,用曆史典故代替正面叙事,往往可以收到以少勝多之效。詞的結構一般比較短小,不可能用大量的筆墨去陳述事件的過程,而用曆史上相關或近似的事件予以替代,可以使詞在有限的語言中蘊含和容納更豐富具體的曆史和現實内容。 如其《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随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鬓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即具有比較濃厚的叙事性和紀實性。作者在具體描繪出獵場面中顯示和表現了主體的豪情壯志。但描寫打虎過程不是三言兩語所能窮形盡相的,于是用孫郎射虎的典故來概括。這不僅讓人聯想到昔日孫權射虎的具體故事,也可以看到今日太守射虎的英姿。而下片用馮唐的故事,既抒發了自我的人生理想,也為曆史人物鳴了不平。在詞中,曆史與現實被溝通,既具曆史感又具現實感。

三、以聯章增強詞紀事的能力

聯章組詞是宋詞用以叙事的另一種輔助方式。如蘇轼的《浣溪沙》五首就是描寫農村生活、田園風光的組詞。用詞寫田園風光,敦煌詞及五代孫光憲早已為之;用定格聯章的組詞形式來抒情寫景,宋初歐陽修也早已嘗試過。但是用組詞的形式來描寫農村生活、田園風光,則是蘇轼首創。

(一)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家說與采桑姑。

(二)

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茜羅裙。

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鸢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卧黃昏。

(三)

麻葉層層萦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擡醉眼,捋青搗面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四)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缫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五)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可知五首《浣溪沙》是一時一地之作。面對應接不暇的田園風光和好奇多情的村姑酒叟,詞人覺得用一首詞無法記錄下這些富于詩意的場景,于是用組詞形式從不同的角度記下幾組農村生活的真實鏡頭,具有強烈的紀實性和濃厚的叙事性。

又如趙令畤(志)的《商調蝶戀花》詞12首,以聯章組詞記叙唐詩人元稹的傳奇故事《會真記》中崔莺莺與張生的悲歡離合情事;曾布的《水調歌頭》7首,以聯章體和紀實筆法叙述了唐代馮燕的故事; 不難看出,以蘇轼為代表的北宋詞人,把詞的視野從普泛化的人類精神世界拉向個性化的心靈世界和具體的現實生活中來,創造性地運用了與之相适應的紀實叙事手法,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創作方式。此後南渡詞人和辛棄疾等人在表現那血與火交織、靈與肉搏鬥的動亂時,之所以紛紛效法東坡詞而不是花間詞,就在于東坡詞的紀實性表現方式具有更大的便利性和适應性。(完)

真心想學填詞的詩友,請加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