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晚,貴州遵義,鄧軍兄弟倆在家門前點燃的煙花,照亮了村子。
2月1日 晚
廣西桂林,鄧軍在一處加油站附近聯系走散的同伴。
2月2日 下午
貴州遵義,鄧軍行駛在山路上。
2月2日 下午
貴州遵義,鄧軍來到廚房,看望正在做飯的母親。
2月2日 下午
貴州遵義,到家後,鄧軍脫下騎行服。
2月3日 下午
貴州遵義,鄧軍準備将劉鑫的故障車拉往附近的一位朋友家暫存。
2月3日 晚
貴州遵義,鄧軍和家人,以及新朋友劉鑫,一起吃了頓團圓飯。
2月2日下午,經過30多個小時、1200公裡騎行後,從廣東中山出發的摩旅者鄧軍抵達貴州遵義老家。次日一早,獲悉同伴的車子在途中發生故障,孤立無援時,他又奔行70多公裡,前去幫忙。熱心地将故障車安置妥當後,邀請這位相識僅一天的朋友一道回家,跟他一起吃一頓熱騰騰的團圓飯。
騎行首日,一夜未眠
2月1日下午,進入廣西賀州後,省道明顯盤曲了起來,摩托車在山路上的優勢凸顯。身子一壓,方向一轉,幾個彎道過後,原本相距不過50米的車便已不見蹤影。
根據既定計劃,鄧軍應于當日晚上8點到達桂林休息,次日再出發。但問題出現了,同伴或因燃油不足需要停下補充,或因個人速度調整,原本整裝齊發的9人,距離越拉越遠,短則二三十公裡,長則一百多公裡。
鄧軍位于隊伍中列,就在還差120多公裡便可到達桂林的時候,他的摩托車油量幾乎耗盡。縱使眼前就有一個加油站,但車輛排起的30多米長隊,讓他望而卻步。
鄧軍把車停在正對着加油站靠近馬路的位置,一邊觀察着站内的情況,一邊聯系着跑散的同伴。晚上9點整,他與趕來的兩位同伴商定當晚在加油站附近的餐廳休息,次日和其他同伴一起出發。
鄧軍沒想到,餐廳不是24小時營業制,2月2日淩晨1點過後,他隻能在室外站着。3個多小時後,天氣實在太冷,他堅持不住,短信告知同伴相約在200公裡外的柳州會合。
急行1200公裡,安全到家
經過30多個小時、1200公裡的騎行之後,2月2日下午4點多,鄧軍到達貴州遵義老家。
屋外的廚房冒着炊煙,母親正忙着做兒子最愛吃的蒸米飯。差不多有十幾人的量,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在做米酒。
90歲高齡的奶奶身體還算硬朗,得知孫子從外地回家,開心都寫在了臉上。此時,父親正在别家幫着殺年豬,弟弟還在外面忙活。
到家次日,百裡馳援同伴
2月3日一早,得知同伴劉鑫的車發生故障,鄧軍擱置去鎮上置辦年貨的計劃,穿了件薄棉衣便趕往離家70公裡外的遵義機場附近幫忙。“他車子是昨晚五六點時壞的,我睡得早,早上起來才看到。”此時,剛下過小雪的遵義,氣溫僅在零度上下。
兩人是那晚在加油站聊天認識的。劉鑫老家在重慶,此次返鄉行程僅剩170公裡。如果不出意外,2日便能到家。
抽油、試火……其間,鄧軍還叫來了懂維修的朋友。直到下午1點半,終于找到問題所在,是油泵出了故障。無奈機場附近維修店的油泵配置不合适。
“算了,不去買年貨了。走,去我家玩。”下午3點,鄧軍将故障車拖至附近一位朋友家暫存,邀請劉鑫先去家裡做客。
團圓飯和煙花,有了年味兒
幫劉鑫安頓好車子,接上縣城裡的弟弟,已是2月3日晚上6點多了。回家的路上,鄧軍買了兩大盒煙花,“今天是個好日子”。
父母看到來了客人,熱情地拿出了風幹好的臘肉,不斷确認對方能不能吃辣。刨湯肉、采摘自家種的豌豆苗打火鍋……不到半小時,一道道菜被端上桌。大家圍坐在客廳,吃了第一頓團圓飯。
美餐之後,一束束煙花在天上炸開,打破了山村夜裡的寂靜。那一刻,有了年味兒。
鄧軍回憶,這裡曾是一個燈火通明的村子,但如今,大家都搬到了外面的新村。因為奶奶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所以他們一家一直留守。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王飛 潘佳锟 攝影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