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桃花源記是虛構的

為什麼桃花源記是虛構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05:44:11

在現在這樣一個“鋼鐵森林”的社會,很多人都向往着樸實的田園生活。李子柒、華農兄弟等“網絡大V”的走紅印證了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但其實我們所認為的田園生活,并不是實際上的田園生活。

在我們的想象當中美好的田園生活應該有山有水,裡面的人們應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實這種美好的生活不隻是現代人在羨慕,古人也是很羨慕這種生活的,在封建社會人們雖然可以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往往要飽受天災人禍的威脅。

為什麼桃花源記是虛構的(桃花源記中描繪的是人間仙境嗎)1

陶淵明曾經在自己的作品當中創造過一個理想的世界,那個世界裡的人們安穩而又平和,在那個世界裡百姓們生活和樂,沒有戰争的破壞,沒有自然災害的危險。他将這個世界稱之為“桃花源”。後世有很多人前去尋找“桃花源”,但都不了了之。在後人看來,“桃花源”是陶淵明所創造的人間仙境,但其實并非如此。

“桃花源”的謊言

在現代社會,很多人都認為“桃花源”并不是真實存在的,是陶淵明想象出來的。但是就算是想象也一定會有相關依據,畢竟人不可能憑空捏造出并不存在的東西。因此想要探究“桃花源”的真相,就必須要了解陶淵明。

陶淵明自小飽讀詩書,在他20歲那年就開始入朝為官了,可惜魏晉是整個封建社會最為黑暗的時期之一,在那樣一個黑暗的時代當中,朝堂被世家大族所把控,他很難有所作為,所以在他29歲那年就辭職回家了。

為什麼桃花源記是虛構的(桃花源記中描繪的是人間仙境嗎)2

後來他又一次入朝成了彭澤令,同年11月份,他同父異母的妹妹因病去世,陶淵明極其傷心,或許是感悟到人生的短暫,也可能是對于官場黑暗的痛心,陶淵明正式解印辭官,因為自小就向往自然,所以他開始過起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在這一時期,他對于自然頗有感悟,寫下了一系列關于隐居生活的作品,《桃花源記》就是他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之一。

在很多人看來,《桃花源記》隻是描寫了陶淵明所塑造的那個理想的世界,是他所期望的現實當中存在的世界,其實并非如此,桃花源其實是一個“陰間”的世界。

中國是一個有着5000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伴随着曆史的演進神鬼思想也在不斷的發展,中國有着完整的神鬼體系。關于“陰陽兩界”的概念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當時的人們認為人死後,靈魂歸于天,精魄歸于地。漢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原,漸漸的中原地區形成了十八層地獄為主的陰間體系。

為什麼桃花源記是虛構的(桃花源記中描繪的是人間仙境嗎)3

魏晉時期,關于鬼神思想又有了進一步發展,兩晉時期,奇異怪志小說發展迅速。我們現在貼門神避邪的習俗,就是在那個時候興起的。《桃花源記》就誕生于這一時期,因此文章中的很多内容都與當時的神鬼習俗有着極其緊密的聯系。

真實的“桃花源”

真實的“桃花源”,并不是文章表面寫的那樣簡單,陶淵明所塑造的一草一木與當時的時代相連,都有其背後的意義。根據課文,捕魚人進入“桃花源”所經過的路徑其實就是一個山洞,他看到洞的那邊仿佛有光亮,所以才進去的,據他形容“初級狹,才通人”。走過一會兒之後才寬敞的進入。

表面來看,這句話并沒有什麼,其實這要與古代的喪葬傳統所聯系,根據《大漢原陵秘葬經》記載,其實從秦朝到魏晉時期古人在修建墓穴時,墓道的修建就是這樣的,前面窄後面寬,目的是為了防止盜賊進入。

衆所周知,中國是一個講究陰陽倫理的國家,由于墓穴修建成這樣了,所以在民間人們在修建村莊或者是修建房屋時是絕對不會把過道修建成這種前窄後寬的形狀的。

為什麼桃花源記是虛構的(桃花源記中描繪的是人間仙境嗎)4

之後,捕魚人“忽逢桃花林”,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桃樹是很美好的,桃花林的景象也是美麗的,但其實在中國古代并不會随意栽種桃樹。

《葬經》中記載,古人認為門前栽種桃樹和桑樹是為大兇,因為桃樹和桑樹是容易聚集陰氣的,在門前種植的話,往往會給家庭帶來災禍。而原著中所寫的“落英缤紛”,可以推測出當時應該是在清明前後,一般來講,桃樹就是在此時開花的,落花就像是人們給過去的親人揮灑的紙錢。

最後,就是服飾了,據原著中所講,村中人的祖先是從秦朝時期逃過來的,之後村子裡就再也沒有與外界有所聯系。

但是他們身上的服飾卻和外面社會的人沒有什麼區别,自秦末到東晉已經時隔500多年了,在此期間北方遊牧民族不斷入侵,漢人所穿的漢服已經明顯受到了北方民族的影響啊,“桃花源”中的人與世隔絕但卻穿着與外面人一樣的衣服,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些衣服其實是後人在祭奠他們時燒給他們的。

為什麼桃花源記是虛構的(桃花源記中描繪的是人間仙境嗎)5

最為詭異的是,這個捕魚人在回到家鄉前明明做了記号,但是帶人前去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了,如果是真實存在的這個美麗的村莊,怎麼會平白無故的就消失了呢?隻有陰陽兩隔的世界才有可能會找不到。

綜合來說,桃花源其實是一個已經逝去的陰間世界,陶淵明所描寫的根本不是所謂的美好社會,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并非是為了凸顯田園生活的美好,而是為了告訴世人,當時社會的黑暗,為了抨擊當時的世家大族所壟斷的朝堂被黑暗所籠罩的社會。他之所以描寫桃花源,也是為了凸顯和“鬼”相比“人”才是最可怕的。

其實無論“桃花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對于美好社會的向往是不會變的。相比于魏晉時期來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其實就是生活在“桃花源”當中,我們應該把握當下生活的美好,追求屬于自己的“桃花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