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耶。
馬王堆帛書甲本天下□□□□□者也,高者印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不然,損□□□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見賢也。
馬王堆帛書乙本天之道酉張弓也。高者印之,下者舉之;有餘者雲之,不足者□□□□□□□,雲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雲不足而奉又餘。夫孰能又餘而□□奉于天之,唯又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弗又,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表示帛書損壞部分,結合王弼版整理如下:
老君岩
整理版天下之道,猶張弓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于天下?此有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白話版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放掉一些,不足了就補充一些。所以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來補給不足的。人的法則卻是,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誰能夠有餘,而有東西拿出來奉獻給天下呢?這就是得道的人吧。因此,聖人有所作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就是這樣,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
老子
解釋這篇也比較重要,解釋了為啥聖人要為而弗有,功成而不居。大家知道資本主義社會必然導緻貧富分化,從老子在兩千年前就寫這篇文章看來,老子之前和當時也是窮者愈窮,富者愈富。世人多是錦上添花,很少雪中送碳。誠如老子所言,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但就像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中國王朝的更替也莫不是底層經濟的崩潰。所以,别說現在西方的福利政策。古代每逢災年國家都要開倉放糧,仁人志士也多施粥救濟。既是救人,也是救己。
太極
本文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作者:公民閑談
《道德經》古版整理,第七十八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道德經》古版整理,第八十章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