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上海9月9日電 (記者 李佳佳)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巴黎大區工商會中法交流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2第八屆歐洲論壇近日于巴黎和上海兩個會場連線同步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疫情下中國經濟的嬗變之路”。
2022年以來,國際關系和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複雜的新變化,受疫情反複和俄烏局勢等“黑天鵝”事件影響,世界經濟複蘇進程面臨高度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之下,中歐兩大經濟體間的合作将如何開展?如何在新的國際格局下,看待中國經濟與全球化的關聯,記者采訪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管理學教授汪泓。
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貿易投資保護主義趨勢疊加的影響,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為投資形勢帶來了衆多不确定性,但總體而言中國與歐盟經貿合作展現了強勁的韌性和活力。數據顯示,2021年中歐雙邊貿易額超8200億美元,創曆史新高。中國保持歐盟第一大貨物貿易夥伴地位,歐盟也是中國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中歐雙向投資規模累計超2700億美元,金融、疫苗研發、新能源、電動汽車、物流等領域的投資合作活躍,特别是中國對歐投資在2021年逆勢增長,實現了13.4%的同比增速。來自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歐盟27國對華貿易額為4139億歐元,同比增長28.3%。其中,歐盟對華出口1122億歐元,下降0.4%;自華進口3017億歐元,增長43.3%。
展望中歐經濟合作的未來,汪泓認為,中歐經貿關系發展勢頭強勁,中歐經貿合作前景廣闊,加強經貿合作将是大勢所趨。她說,一直以來,中歐互為重要貿易和投資夥伴,盡管世界經濟複蘇仍面臨較大不确定性,中歐經貿合作仍展現出強勁韌性,在挑戰和困難中實現了新發展。雙邊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結構持續優化,雙向投資穩中有進。中歐貿易與投資保持在高水平,不僅惠及雙方,也為維護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穩定暢通發揮作用。
當前,中歐企業都在期待中歐投資協定能夠盡早簽署生效。有報告顯示,74%的受訪中國企業和67%的歐盟企業認為中歐投資協定簽署生效利好本國制造業發展,近半數中國企業和歐盟企業認為協定簽署生效有利于本國服務業發展。從長遠看,中歐制造業和服務業預計均可受益于這一協定。
汪泓指出,新形勢下,中歐要抓住機遇拓展經貿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促進雙方更好互利共赢。雙方可聚焦綠色、數字夥伴關系和各領域務實合作,打造合作新亮點,為深化雙邊經貿關系不斷拓展新平台。中歐雙方企業可加強合作,發揮各自優勢資源,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
此外,她認為,各層級的中歐經貿交流機制也要持續發揮作用,進一步完善地方和企業的合作平台,這将有助于中歐經貿交流對接不斷走向深入。
最後,汪泓呼籲在華的歐洲企業家們堅定信心,展望未來,中歐經貿合作前景廣闊,加強經貿合作将是大勢所趨。
近日《華爾街日報》刊文認為,新冠疫情鞏固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中國制造正在往全球價值鍊的上遊移動。對此,汪泓表示,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更先進和更高價值的制成品領域穩步增加市場份額。她說:“中國擁有良好的創新環境和人才資源,且供應鍊優勢日益顯著,随着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推進,為企業提供了大有可為的市場。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市場規模,以及在成本上的競争力和供應鍊的優勢等,都為外企未來在華進一步發展堅定了信心。”
在談及近期一些歐洲企業調整産業鍊結構,将工廠或供應商外移到其他國家的現象是否會對中國經濟帶來沖擊時,汪泓回答說,制造業跨國轉移是全球制造業生産布局的客觀規律,也是全球經濟發展史的重要話題。“産業鍊外遷是關系到中國全球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穩定的重要問題,與穩經濟、提韌性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但她同時也表示,各種不确定因素導緻當前的中國産業鍊外遷。一方面,我們要客觀認識到,這是貿易投資分工合作的正常現象。中國在全球産業鍊供應鍊格局當中的地位依然是鞏固的。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采取積極措施,強化供應鍊的可控力。
她建議,在戰略層面提升中國供應鍊的可控能力,要在産業鍊關鍵環節上打造不可替代的技術,進而形成不可替代的供應鍊體系。在戰術層面,要在全球産業鍊合作中形成各國相互可控的供應鍊,即保持各國産業鍊合作的博弈均衡及相對穩定的産業鍊合作關系。在實現手段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同時發揮跨國公司和有經驗管理人員的作用。在政策支撐上,在持續推進開放中提升中國供應鍊體系的競争力。(完)
搜索
複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