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40億年前的地球有魚

40億年前的地球有魚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0:33:44

9月29日,#我國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進化來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40億年前的地球有魚(特想問4.4億年前發生了什麼)1

于是不少網友評論“一覺醒來,祖先變了?”,不少人甚至開始調侃自己的摸魚行為是一種“返祖現象”。這些都是對生物演化的誤解。

魚是如何“變成”人的?

事實上,從魚到人的演化過程需近5億年,先後經曆了最早的無颌類演化變成有颌類、肉鳍魚類,之後登上陸地變成兩栖類和哺乳動物,最終演化成人類。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陸地上的生物都是從魚演化而來的,魚也不是直接變成人。

在這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有颌類的出現與崛起是“從魚到人” 的脊椎動物演化史上最關鍵的躍升之一。

“颌”是什麼?颌就是可以上下開閉的嘴巴,颌骨就是上颌與下巴。颌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遠古生物的取食和适應能力,有颌脊椎動物迅速向更廣闊的生态位輻射演化,演化出包括人類在内的絕大多數脊椎動物。

有颌類直到志留紀晚期(4.25億年前)才出現較完善的化石記錄,但分子鐘推斷的有颌類起源時間不晚于4.5億年前的奧陶紀晚期,因此,有颌類的早期演化存在一段至少綿延三千萬年、橫跨整個志留紀的巨大空白。

《自然》雜志于9月29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發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院士團隊的4篇學術論文,集中報道了有關有颌類起源與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

40億年前的地球有魚(特想問4.4億年前發生了什麼)2

《自然》雜志封面

這些研究填補了“從魚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最初始環節,更新了對有颌類起源與崛起的傳統認知,同時也反映了人類四肢、脖子等器官是從哪兒來的,進一步夯實了“從魚到人”的演化路徑。

也就是說,這次的研究是為一直都存在的猜想提供了切實的證據。

科學家從4.4億年前的老祖宗身上發現了什麼?

為此,中科院制作了一個解讀視頻,看完之後,即便你非生物專業出身,也能有更為清晰的了解。

視頻來源:中科院之聲微信公衆号

這些史前魚類是如何命名的?

這次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一批保存完好的魚類化石,其中的五種魚為此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你知道它們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

靈動土家魚:取自化石發現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中的土家族;而種名“靈動”,則取自該魚在死後埋藏的時候恰好保存了一個“鯉魚躍龍門”的姿态,非常的靈動。

奇迹秀山魚:秀山以發現地命名,奇迹指志留紀早期完整有颌魚類奇迹般的發現。

蠕紋沈氏棘魚:沈氏是為了紀念著名作家沈從文,化石發現地在他最著名的小說《邊城》原型附近,蠕紋指這條魚大塊骨闆上蠕蟲狀紋飾。

雙列黔齒魚(Qianodus duplicis):屬名中“Qian”取自貴州省簡稱“黔”的拼音,odus是希臘語牙齒的後綴;種名“duplicis” 源自拉丁語duplex,相當于英語中的double,意指該屬種的齒旋具有一對主齒列。

新塑梵淨山魚:屬名Fanjingshania源自佛教名山梵淨山,與化石發現點同處黔東北,種本名renovata是英文renewal的拉丁語化,譯為“新塑”,意指這個物種膜質骨骼的再生發育機制。

(綜合報道資料來源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普博覽、央視網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