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月初四寒食節,又叫“禁煙節”、“冷節”和“百五節”,按照舊時習俗,到了這一天,人們禁生煙火,吃冷飯冷食。
“寒食節”是怎麼回事?
寒食節起源于春秋時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曆史,古人對寒食節非常重視,這一天有踏青、郊遊、鬥雞子、蕩秋千、蹴鞠、拔河等風俗。
據說,寒食節來自于春秋晉文公重耳與介子推的君臣故事,也就是“割股啖君、割肉救主”的典故。
當年重耳逃亡之時,介子推曾割肉熬湯給他,後來重耳成為晉文公,而介子推卻被火焚于綿山,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忠義,晉文公下令禁火。
在三國時期,曹操覺得寒食節禁火,是影響人們生活的,于是取消了這種習俗。
但後來三國歸晉,又恢複了寒食節的習俗,應該說寒食節能夠成為全國性的節日,與晉朝的一力推動有很大關系。
“喜見雨滅龍蛇火,寒食春生鴻雁天”,是啥意思?
喜見雨滅龍蛇火,“龍蛇火”即寒食節的竈火,而“龍蛇”分别指的是晉文公和介子推,整句話的意思是一場歡喜的春雨澆滅了寒食節的社火,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有祈盼大雨澆滅焚燒介子推那把大火的寓意,主要是為了緬懷忠貞高潔、流芳千古的前賢介子推。
寒食春生鴻雁天,随着寒食節這天的到來,春風春雨的味道越來越濃,生機越來越旺,天空中經常會飛翔着回歸的鴻雁。
“喜見雨滅龍蛇火,寒食春生鴻雁天”這句老話,表達了古人追思先賢的家國情懷,以及祈福美好未來,實現人生願景的一種情結。
清明節與寒食節到底是什麼關系?
早期的清明隻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習俗中并沒有春天祭祖這一說法,而且那時候清明節的日期并不固定,基本上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
早期的寒食節是古人春天祭祖的日子,是民間第一大祭日,時間是在夏曆冬至後105日,基本上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兩天。
到了唐朝時期,清明節逐漸成為民間祭祖的第一大日子,人們将寒食節靜靜地融入到清明節之中。
随着時間的流逝和社會的發展,春天祭祖的風俗,無論怎麼變化,所代表的都是傳統的誠孝之風,以及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期許和祝願,卻是一成不變的。
陽光微暖,春風灼灼,種自己的花,愛自己的宇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