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韓松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環球雜志社”(ID:GlobeMagazine),原文首發于2022年5月4日,原标題為《為什麼所有喪屍電影最終人都會戰勝喪屍?》。
今年是系列電影《生化危機》首部影片上映20周年,它改編自遊戲,在全球有很大影響。這個電影或者遊戲的主角是喪屍,但核心是病毒,病毒感染了人類,把人變成喪屍。現在,世界上有很多以喪屍或僵屍為主題的遊戲、漫畫、小說、電影。
人們為什麼會對這種主題的藝術形式感興趣呢?可能是它有着強烈的現實映射性吧。在漫長的曆史中,人類一次又一次遭遇瘟疫,死傷慘重,而敵人,就是看不見也摸不着的(非細胞型)微生物。敵人在“暗處”,讓人感到無措而恐懼,于是人們賦予其形狀,便有了喪屍。
2017年1月13日,在韓國首爾,影片《生化危機:終章》主演、美國演員米拉·喬沃維奇(左)和韓國演員李準基出席首映式
喪屍意味着危機,《生化危機》的藝術靈感即來源于此——人類一旦被病毒感染,就會變成喪屍,喪屍會通過抓撓、撕咬的襲擊方式将正常人變成喪屍,從而導緻病毒的感染速度和烈度無可比拟。眼見社會結構瞬間崩塌,道德和法律消失殆盡,文明解體,一夜回到原始社會。喪屍咬人吸血的行為,便是對這野蠻狀态的隐喻。而當喪屍占領地球、人類覆滅時,這便應了日本科幻作家小松左京所言,是一種“行星級危機”。而在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看來,能摧毀人類文明乃至更高級行星文明的武器,最可能的便是病毒。
萬聖節前夜,青年人們裝扮成科幻電影中的喪屍出行
即便不是全部滅亡,殘存的人類也會陷入孤絕處境。喪屍造成的典型意象是“隔離”。日本作家今村昌弘在《屍人莊謎案》中寫道,14個少男少女被“今年誰來當祭品”的紙條吸引,聚到暴風雪山莊,被喪屍圍困和襲擊,跑不出去,還與外界失去了聯系。在電影《我是傳奇》中,主人公被喪屍包圍,與世隔絕、獨自在曼哈頓疫區生活了1000天。這隐喻的是對異種生物取代人類的恐懼,而隻有隔離才能阻止病毒入侵。在中國作家雷鈞的小說《希望你是人類》中,幸存者也隻能自己組織起來,與喪屍拉開距離,躲入堡壘,但漫山遍野的喪屍仍像會走的樹木,跨過大橋和田野,沉默着湧向人類的據點。人類難與喪屍共存,《我是傳奇》的主人公,在與他作伴的狗也染疫死去後,決定與喪屍同歸于盡。
但深入地看,所謂對異類的恐懼,其實是對同類的恐懼。喪屍反映的,是人對人的害怕。因為喪屍仍然是人形,是異化的人,他們在感染病毒前都是普通人,是家人、鄰居、同事,但眨眼間就變成了面目猙獰、窮兇極惡的魔鬼,它們把正常人當祭品,一定要令對方也變成同樣的暴力性生物才罷休。在《希望你是人類》中,弱者成為犧牲品,孕婦受襲,修女被殺,以緻人即喪屍,喪屍即人。無論平時道德多麼高尚,誰都有可能成為喪屍。這時病毒便有了别樣含義,它代表了人類内心的陰暗,在特定環境下,可以滋生出種種惡。
但人最終是要戰勝喪屍的。這個希望來自人類仍是理性的、有意志力的,而且是能團結互助的,這使人可以區别于喪屍。所有的喪屍藝術最終都在表現如何讓人不要變成喪屍。如《屍人莊謎案》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找出兇手,最終令幸存者回歸文明;《我是傳奇》的主人公被同伴解救并逃往隔離區的人類複興營地;而《希望你是人類》展示了另一條拯救途徑,主人公提出令人驚駭的方案:喪屍以吸人血為生,那麼能否就用人血,來挽救喪屍?讓大量新鮮血液直接進入血管,以将病毒殺死。主動為喪屍輸血,而不是被動受戮,竟然就把喪屍變回了人。這裡體現了自我犧牲和救贖精神,象征了科學的力量,喻示着文明仍可驅逐野蠻。這樣一種對暴力和愚昧的反抗,以及對和平與正義的堅守,使人類終能生存下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