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的波動主要受供需平衡變化的影響,而談到供需平衡,又總是繞不開“豬周期”這個話題,隻要豬肉的消費體量還在,“豬周期”就會伴随生豬産業發展曆程的始終。我們不妨從供需平衡角度出發,探尋一下曆屆“豬周期”的供需都有哪些變與不變?然後來分析和展望一番後期豬價的走勢。
曆屆“豬周期”的變與不變
曆屆“豬周期”的變與不變從2006年開始,在過去16年左右的時間裡,我國生豬産業大緻經曆了完整的4輪“豬周期”。業界普遍認為,從2022年4月份開始,第5輪“豬周期”已經開始。我們不妨回看曆屆豬周期裡的一些重要指标的變與不變,或許對于我們展望新一輪“豬周期”豬價的波動會有所幫助。
2009年以來生豬價格與産能變化
産能去化幅度的變與不變作為養殖行業的先行指标,能繁母豬存欄量和去化幅度往往是判斷未來豬價走勢的一個重要因素。從以往“豬周期”去化幅度來看,在2018年之前曆屆“豬周期”,不變的是産能去化的幅度都在20%以上,進而帶動豬價迎來新一輪“豬周期”。
而反觀上輪“豬周期”,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從2021年7月份開始至2022年4月,能繁母豬存欄量調減幅度為8.3%,去化幅度相對前幾輪“豬周期”較為溫和。從5月份開始,能繁母豬的産能開始逐漸回升,特别是6月、7月連續兩個月環比增幅都在0.5%以上。所以,整體來看,2023年豬肉的供給量仍然以增加為主。
豬肉供需結構的變與不變
從曆屆“豬周期”我們也可以看出,供給更多的會收到消費需求的影響。在2014年之前,消費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持續增長。但從2014年前後開始,整個需求環境包括經濟環境發生了明顯改變,這也使得其它肉類的供需形勢發生了改變。特别是近兩年,疫情對外出消費包括對居民收入中長期的影響,導緻豬肉消費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于2015年和2021年的總體消費量基本相當,我們不妨對供需情況做個對比。
2015年及2021供需結構對比
從生豬存欄量來看,2021年底的生豬存欄量低于2015年,而2015年的需求比2021年高出10%~20%;從能繁母豬存欄量來看,2015年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700萬頭以上,而今年上半年大約為4200萬頭,去年為4300~4500萬頭。這兩點反映出,養殖業經過不斷的發展,能繁母豬的生産效能在不斷提升,也說明提供同樣的豬肉量所需的能繁母豬在下降。
從豬肉的産量和比重來看,反映了經過非洲豬瘟這個超級“周期”之後,肉類的消費需求結構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十三五”之前,豬肉消費占肉類消費的比重在63%以上,但是去年已經降到了60%以下,盡管今年占比有所提升,但是要恢複到非洲豬瘟之前的63%可能性還是比較小。
2017年以來豬肉季度産量變化趨勢
此外,影響豬肉供給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豬肉進口,盡管兩個年份豬肉總體消費量基本一緻。但是從供給結構來看,2015年的進口隻有78萬噸,而2021年已經達到了371萬噸。所以,從整體内外市場的結構來講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動。
從總體的人口需求來看,人口數量在增加,也反映出人均消費量在呈現出下降趨勢。同時,盡管人口消費數量在增加,但是主體消費人群在下降,特别是15~64歲之間的消費群體。此外,從老人撫養比來看,從15年到現在,提高了6個百分點。
所以,從供需環境來看,都跟“十二五”末期、“十三五初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目前整體需求低于“十三五”初期的水平。
生豬生産規模化水平的變與不變
對于生豬養殖規模提升是否一定會穩定生豬供給和豬價,目前業界持不同看法。但總體上來看,合理的規模結構是穩定供給和豬價的重要因素。但如果過度集中,很可能會引發市場壟斷,更不利于供給和豬價的穩定。目前,我國養殖場戶大概在2000萬戶左右,為2007年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毫無疑問,這部分養殖戶依然是推動農民收入增加,加速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未來中小養殖戶依然要作為産業支持的對象。
1999-2021年養殖戶數量變動情況
每輪豬價的波動都會引發生豬生産結構的變化,很明顯的例子是07年之後的3年和18年到現在的4年,盡管有相似的疫病和豬價波動情況,但是兩輪波動對生産結構的影響差異卻很大。
在2007~2010豬價波動之後,4年時間規模化水平提升了16.7%,而上輪提升了13%左右,盡管規模化水平提升的百分比有所下降,但是這兩輪是都是規模化水平高速增長的兩個時期。從年出欄3000頭以上的養殖戶存欄比重來看,19~20年這輪周期是中等以上規模養殖場戶快速發展的時期,規模化比重提升了12.7%,而上一輪僅提升了7.2%。另外,就是年出欄10000頭的超大規模養殖場的比重在這4年提升了8.2%,而上一輪隻提升了2.9%。
1999-2021年不同規模戶出欄占比
從影響規模結構的結果來看,在非瘟以後加速了生豬養殖産業結構向規模以上及中等規模以上集中,未來整個産業集中度會向大規模産業養殖場集中,同時,家庭農場在非瘟以後也得到了空前發展。
但是從未來産業平衡角度來講,未來還是應該為中小散戶提供信息、技術、資金服務等的支持,這樣在豬價大幅度波動的時候,就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
行業集中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頭部企業出欄在整個行業的占比提升;二是從“十三五”開始,養豬産業鍊開始向上下遊拓展。從行業集中度來講,2021年,無論是母豬存欄還是生豬存欄,TOP20已經占到了全國出欄比重的20%到25%,2022年可能将達到25%左右。這就需要政策對産業集中度的合理引導,避免集中度過高,對豬價産生壟斷影響。
插叙:新一輪豬周期已經啟動
從“豬周期”的角度來講,從2018年6月份開始,至2022年3月份,第4輪“豬周期”已經結束,主要判斷依據如下。在2021年5月份能繁母豬産能達到4500萬頭以上,根據生豬生長周期,2022年3~4月豬價處于低位。但從2021年7月以後,能繁母豬産能開始持續調減,至2022年3月份減少到4183萬頭。這導緻後期的整個供需形勢逐漸改善。也就是說,2023年三四月份,即使豬價會出現季節性回落,也不會低于2022年三四月份的水平。所以,從波谷到波谷這個劃分标準來看,從2022年4月份開始,豬價就進入到了第5輪“豬周期”。
但從“豬周期”的角度來講,新一輪“豬周期”的時間和波動幅度更多的還是看今年後半年至明年能繁母豬變動情況。新一輪豬周期有可能是一個較短的周期,也可能會延長。從歐美國家“豬周期”的發展曆程來看,随着規模化和産業集中度的提升,一般時間是拉長了,從以前的4年左右拉長至7~8年。
當前生産形勢分析後期豬價走勢展望
随着6~7月豬價的反彈,許多人對未來豬價持有較為樂觀的态度,但由于新一輪“豬周期”的影響環境和前幾輪相比差異較大,對未來豬價,既要樂觀,但也不能過于樂觀。
從産能去化來講,主要受到的影響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2021年豬價下跌導緻産能調整;二是近兩年終端消費持續低迷;三是生産成本上漲。從影響因素來講,上輪産能去化影響因素較少,也就是産能去化較為溫和,既然能繁母豬沒有出現過量調減,就不可能帶來新一輪比較大的周期。
此輪“豬周期”養殖成本明顯提升
當然,從成本角度講,此輪“豬周期”養殖成本明顯提升。例如目前二元母豬價格是2200元/頭左右,從盈利來講跟以往正常狀态盈利基本一緻,但是從成本角度來講,母豬生産成本提升了,也就是說整個成本利潤率在下降。盡管在6月中下旬,生豬價格上漲,養殖盈利水平提升,但也要客觀看待,因為成本上漲,盈利水平也需要提升,以往一個周期平均盈利水平在200元/頭左右,随着生産成本上漲,正常狀态盈利要在300元/頭 ,才能提升生産者的積極性。
從産業發展趨勢來講,豬肉的消費已經進入瓶頸期,未來消費增長空間有限。從成本而言,後期整體成本可能有所下降,但從中長期來講,成本很難出現明顯快速下降,這樣就會導緻未來豬肉進口保持一定的剛性。此外,“十四五”期間,無論是産業的橫向還是縱向整合力度都會加大。
2017年以來能繁母豬産能變化情況
豬價在反彈之後,大家讨論的焦點是生豬供給是否真的出現了供給偏緊的格局?
從以往周期來看,如果生豬存欄量在4.2~4.4億頭就不會出現大幅度豬價上漲。而2022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豬價上漲,雖然供給基本面發生了改變,但更多的是市場情緒、市場資本等多種因素疊加導緻的豬價超預期上漲。7月中下旬以後,豬價出現高位回落,從側面說明供給面并沒有發生明顯改變,沒有從供給平衡向偏緊這種格局改變。
同時,從整體供給因素看,今年1~7月份豬肉進口隻有93萬噸,同比下降65.1%,因此,豬肉價格反彈有豬肉進口量明顯下降的因素在裡面。
2020-2022年生豬月度屠宰量
此外,從豬價變動來講,每次豬價變動,要麼是供給發生變化,要麼是需求發生變化。2022年7月份供給也就是生豬出欄量确實出現一定變化,所以才給豬價超預期上漲提供了基礎,主要原因是1~2月份仔豬供給量環比出現大幅度下降,6個月以後生豬出欄量環比下降,所以7、8月份豬價應該會保持在高位運行。
從同比來看,根據2022年一季度仔豬供給量推算,今年3季度整體生豬出欄量要小幅低于上年同期。從2021年6月份開始屠宰量持續增長,至10月份達到了2800萬頭以上;而今年從2季度開始,屠宰量開始環比下降。但是從4月份開始,仔豬供給已經開始環比增長,預計四季度供給又會逐漸增加。
生豬供給價格曲線
此外,從整個供給平衡角度來講,當前如果屠宰量達到2300~2800萬頭,供需就能達到基本平衡,而之前在2500~3000萬頭才能達到平衡,因此,單純從屠宰平衡來看,下降了300萬頭左右。
從出欄活重來看,生豬出欄活重總體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态勢。盡管在今年的一季度有所下降,但是從4月份随着豬價反彈,活重又開始增加。在7月份出欄活重有所下降,側面反映出養殖端有壓欄情況。而八九月份并不是大衆消費高峰,所以這部分壓欄豬出欄就會對豬價有影響,所以預計後期豬價總體高位,但是會呈現出高位回落的趨勢。
2009年以來生豬出欄活重指數
剛才也提到了,本輪豬周期跟以往相比,很明顯的一個差異是在新一輪“豬周期”剛開始,就出現了豬價快速上漲,很可能透支了2023年的行情。從5月份開始,母豬産能開始回升,意味着從2023年二季度以後,今年上半年補欄這部分母豬就會釋放産能,價格可能不會再出現高于今年7月份這種情況。
另外一個判斷依據是飼料産量。今年一二季度,飼料産量尤其是母豬料産量出現明顯下降,但是7月份開始無論是母豬、仔豬、還是育肥豬料産量都出現增長,意味着今年年末商品豬供給比較充裕。
總體上來看,7、8月份豬價仍将保持較高的水平,9月份之後可能有所回落,但年末還是會保持較高的水平,或将略低于當前價格。
2009年以來各輪生豬價格周期
從中長期供需平衡來看,2023年或将保持基本供需平衡的格局。從總體需求來講,未來出欄量增長空間有限,也就是7億頭基本達到了極限,而其它肉類産量也在持續增長。從進口量來看,2022年進口量大約在150~200萬噸之間,9月份以後環比減少可能性比較小,但2023年進口量可能有所增長,如果換算成活豬大約為2000~3000萬頭水平,對國内豬價影響還是比較大。因此,未來更多的是不同主體之間市場份額的競争。
從行業成本角度來講,後期豬價可能是高位略有下降态勢,行業将保持小幅到中度盈利水平。
2022年以來生豬價格及預測值
影響後半年和明年豬價的另外一個因素是消費,如果消費恢複比較好,豬價會整體處于成本線以上水平;如果消費還是在部分階段呈現出低迷,那麼明年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可能豬價還會有一波小幅回落。從當前豬價反彈來看,或許更有利于2023年供給和豬價穩定,全年或将處于窄幅波動的局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