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通公司的崛起

中通公司的崛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10:41:50

中通公司的崛起(中通發展中的兩大支柱)1

文| 韓骁 Dolphin海豚智庫(ID:haitunzhiku )

導語:中通的領先歸結為兩點,一是成本優勢,二是構建穩固的經營體系。

中通成立于2002年,相比于1993年成立的申通、1999年成立的韻達、2000年成立的圓通來看,無先發優勢,賴梅松早年間做的是木材生意,剛入局快遞也是門外漢。但是從業績上來看,剛剛滿18歲的中通已經在“四通一達”之中成為當之無愧的領軍者。據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的民營快遞業老大順豐市場占有率為20%,而彼時中通市場占有率僅為6%。現在的位置早已颠倒。如今又傳出中通赴港二次上市,雖然中通内部人士稱“公司内部沒有這方面消息放出,而且中通目前也不缺錢。”但是這件事情充分證明了資本市場對中通這一優質企業的肯定。

快遞企業同質化嚴重,依靠成本領先突圍

快遞企業的競争,本質上是成本上的競争,對于商家來講,運費雖然由自己承擔,但最終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所以,在服務、時效性差距不過大的情況下,誰能為用戶提供更加優惠的價格,就能赢得用戶的芳心。筆者曾在《百世》一文寫到,百世作為市場份額增長最快的企業,靠的就是降低攬件價格,當然,也是靠犧牲利潤為前提的。而更加長遠的做法,就是依靠成本優勢打造“成本低——規模增長快——進一步降低成本”的良性循環。而實現成本領先的方法則是在運輸設備、轉運中心、自動化設備上做文章,中通在這三方面都處于優勢。

中通公司的崛起(中通發展中的兩大支柱)2

來源:公司财報

2002年成立的中通加入快遞洪流之後。快遞企業之間的競争愈發的激烈,彼時快遞遠距離運輸依然是航空件為主,空運成本高昂,每件基本在5-6元,利潤所剩無幾,于是,賴梅松決定開通省際班車,用公路運輸來降本增效,還可以運輸化妝品之類的航空禁運品。在2005年,中通率先的開通杭州到北京、杭州到廣州這兩條線路。利用陸運的優勢,當時其他競争對手1公斤快遞費用為8.5元的時候,中通的費用可以談到5元以下。2005年年底,中通全網實現每天收件七八萬票,比前一年增長60%。在随後的幾年裡,中通的省際班車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在省際班車線路上始終保持領先,同時,在運輸車隊方面,擁有6800輛自有車輛,并在2016年陸續将車輛由9.6米車升級為17.5米大車。據了解,目前大約有4650輛為車身長約15至17米的高運力牽引車。通達系快遞企業在運輸方面都秉承貨滿發車的原則,滿載率都在90%以上,利用自營、高運力的運輸車輛通過集約性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大型車輛的運輸成本僅為小型車輛的二分之一,而這也造就了中通的運輸成本優勢。

中通公司的崛起(中通發展中的兩大支柱)3

不同裝在能力的車型與價格之間關系 來源:汽車之家

中通公司的崛起(中通發展中的兩大支柱)4

在轉運中心方面,賴梅松也走出一條與衆不同的路。轉運中心可以就近管理區域内加盟商,可以加快對加盟商的資金回籠,避免加盟商拖欠總部面單費。但在傳統模式下轉運中心的土地多是租賃,條件也很簡陋。2009年,賴梅松在董事會提出投資1.2億元建新基地的設想,并于2011年建立面積達3萬多平的青浦新基地。此後,中通秉承着購買土地建立轉運中心,利用股份置換的方式将轉運中心加盟制改直營制,将自己的股份壓縮,陸續完成對轉運中心的改革。

直營模式下的好處不僅自購土地以降低成本,更體現在快遞分揀設備的升級上。傳統加盟制的模式下加盟者不願意過多投入導緻效率低下、錯誤率高,從長遠來看人力成本的攀升也影響成本的優化。中通通過引進自動分揀線可以有效優化成本,截止2019年,中通擁有90個轉運中心155條自動分揀設備,中通在分揀設備投入上也是最高的,使得中通在分撥中心成本上處于優勢。

中通公司的崛起(中通發展中的兩大支柱)5

不同種類分揀方式成本對比表 來源:廣發證券

中通公司的崛起(中通發展中的兩大支柱)6

中通、韻達、圓通單票分撥中心成本對比 來源:公司财報

從整體來看,中通在成本控制這一方面的确擁有優勢,但是優勢能否轉為壁壘尚未可知。畢竟,随着快遞企業不斷對自身成本的優化,大型運輸車、智能分揀系統會逐漸成為标配。那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可以讓中通保持優勢?筆者認為,末端的穩定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标準。

千億市值巨擘,依靠末端穩健

加盟體系并不陌生,也不是快遞的專屬。快遞選擇加盟制也是受電商紅利的影響,畢竟幾乎零成本的網絡擴張,可以迅速擴大品牌影響力,還可以分散各類風險和規避外部成本。

但是與其他行業不同,快遞企業對加盟網點的穩定性要求更高。快遞網點承擔者派件、收件的工作,一旦停止運行就會導緻快遞送不上去,寄件收不上來,影響該地區對全國的傳送。作為快遞企業,末端猶如地基,地基的穩固決定了樓房的穩定與高度。賴梅松在一開始就認準了這一點,在末端的加盟商和快遞員上下功夫。

為了穩定末端站點,中通提出了“派費制”,在這之前,快遞各網點普遍采用派費互免的方式。舉例來說,義烏發到哈爾濱的快遞,義烏網點隻支付給總部面單費和運費,哈爾濱負責免費配送,哈爾濱發到義烏的同理。事實上,這樣的結果導緻利益分配不均,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加盟模式下最核心的就是利益分配問題,沒有派費的話利潤分配就不合理,于是按照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對派費進行了深化改革,将全網劃分為四個派費等級,根據不同地區确定不同的派費标準,原則是越是偏遠的地區派費越高,以支持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提高了網絡末端派送的服務質量。此外,針對欠發達地區還設立了二級中轉站補貼,極大的增加了末端的積極性。

此外,針對快遞小哥,中通于近日推出了“派費改革”,通過派費直鍊末端的方式将派費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由總部直接與快遞員結算,另一部分按現有的方式結算。據了解,在目前的派費機制中,普遍采用的是按層級的方式結算,即總部給省公司或者一級網點結算,再由一級網點給二級結算,二級給業務員結算。随着價格戰的不斷升級,最後分到末端網點和一線業務員手中的派費也越來越少。這次改革,一方面提高了業務員的滿意度,畢竟天天有錢進。另一方面,也為了破除原有體制中“總部——加盟商——基層網點——業務員”之間的頑疾。最重要的一點,派費改革模式下使得業務員的滿意度提升了,自然就能留住人,進而強化網點穩定性,提升服務質量和競争力。最後,有利于推動總部的市場政策,加速相關項目的落地,提高網絡執行力。

在中國,快遞企業老大的位置始終在易主,依靠先發優勢的申通曾經是老大,随後被積極擁抱電商的圓通所取代。而目前,則是依靠積極變革、樹立成本領先優勢的中通占據龍頭。但是電商快遞收入來源産業單一、對電商平台依賴大也暴露了自身的短闆。不過中通目前積極海外布局,涉足多樣化領域,相信中通也絕不會隻想成為國内快遞的搬運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