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句話:所有的努力都是在為成為自由職業者而努力!
在以前,我不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認為是想到做什麼工作就去做什麼工作,不在乎什麼經驗的積累。
比如以前的我,一年在理發店上班,下一年在餐廳做服務員,平機踩過半年,辦公室坐過一年~
你或許會嘲笑我,竟然做過那麼多工作,頻繁換工作的人肯定沒啥本事~
我一點都不生氣,因為我做的那些工作就是不開心,不自在。
現在想來,那時的自己真是可笑又可悲,拿年輕當所謂的資本,在本該好好學習技能的時段,卻在尋找所謂的自由。
那時不會知道,頻繁換工作後還是不自由的原因其實是内心的不充盈。
那些所謂的讀書無用論,我要狠狠批評。也狠狠地批評自己,為什麼不好好學習,拿了獎學金啥的,就不會有接下來的傷心事。
我高二辍學,學校要收預收學費,用學校公用電話打給工廠裡的媽媽,她說沒錢。
雖然哭得稀裡嘩啦,但也是一種釋然,本來都準備好迎接高三的苦逼生活了。
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在農村,村裡十幾二十戶人,我隻認識左鄰右舍,當然也隻知道大概叫奶奶,叫叔叔姑姑,至于名字,不太清楚。
每天除了上學,就是呆在家裡,燒飯喂豬,哪裡也不去。自在!
為了改變與陌生人說話都臉紅的狀态,我特意找了很多服務性的工作,比如上面說的餐廳服務員,後面還做過營業員,酒水推銷員~
這些工作都讓我非常難受,意識到還是喜歡安靜做自己的事時,我就選擇了工廠上班,辦公室文員,然而日複一日,還是難受。
最終我不再想着改變,而是接受這樣的自己。
随心所欲,呆在家裡。
感謝老公一直的支持,沒有上班賺錢的日子讓我很自在,心無旁骛地讀書,帶孩子。
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那時的充實與快樂。
但是成年人的快樂是不長久的,家裡的經濟壓在老公一人身上,我實在心疼又過意不去,更重要的是我想賺錢,做個對家庭有價值的人。
尋尋覓覓,我又擺起了攤,賣早餐。
手藝是現學的,賣營養粥的時候客戶越來越多。
然而房租到期搬家了,在新地方營養粥不行,後面又賣山東煎餅,還是不行,那時也想着,雖然不喜歡打交道,但生意好的話也是可以委屈繼續做的。
我是那種把顧客當成上帝的人,希望每天都能給老顧客一點好處,恨不得把肉割下來的那種。
生意不好,味道不正宗,我是江西人,不是山東人。
後來又待在家裡了。
李笑來老師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中這樣說:
一個人最終成功的關鍵,并不是因為他曾經精确地計劃過自己的成功,而是堅持。經常改變方向,就怎樣都無法到達終點,甚至可能返回起點。
這說的便是前半生的我呀!
後半生想要不再碌碌無為,内心空虛活着的話,好好根據這麼多年對自己的了解,堅持去做一件你喜歡的事情吧!
中途不要因為像跳華爾茲一樣進兩步,退一步而放棄,因為成長從來都不是線性關系。
在學習的任何一個階段,“量變到質變”的效果才會出現,才有可能突飛猛進。
明白了這個道理,并執行下去,我相信往後都是陽光明媚的日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