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離騷的騷是指什麼意思

離騷的騷是指什麼意思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09 13:48:08

離騷的騷是指什麼意思(究竟是什麼意思)1

屈原的代表作《離騷》是大家都知道的,談論者言必稱“離騷”,可是“離騷”究竟是什麼意思?許多人并不一定搞得清楚。

屈原及其詩作在先秦文獻裡是沒有記載的,後來當它剛傳到中原時,也有許多人覺得“離騷”是個新名詞,搞不懂是什麼意思,所以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就特别加以說明。他認為“離騷”是遭受憂患的意思。班固在《漢書》中也同樣解釋:“離,猶遭也。明已遭憂作辭也。”

他們把“離”都解釋為“遭”。其實,“遭”不就是屈原遭受到誣陷和打擊迫害而被楚王放逐嗎?“離”也就是放逐離去的意思。雖然他“離”的原因是遭到誣陷和迫害,是被迫的,是冤屈的,是不得已的,但作為離字本身,也就是“離去”的意思。

那麼“騷”是什麼意思呢?班固說“騷,憂也”。明末愛國志士、文學家錢澄之認為:“騷為擾動。擾者,屈原以忠被饞,志不忘君,心煩意亂,去住不甯,故曰騷也。”這些說法也是模糊其詞。直到近代林庚才直白地說,“離騷”就是“牢騷”。但他說是因為“離”和“牢”古音雙聲字,這樣一來“離”的含義就沒有着落了。其實“騷”本身就是牢騷的意思,就是煩悶不滿抱怨,古人注釋為憂愁也好,憂動也好,見諸抑郁不平,憂愁哀怨的話語,不就是發牢騷嗎?如果我們認真讀讀《離騷》就會明白,那裡面的許多詩句明明白白就是屈原發的牢騷。

這樣說是不是把《離騷》的思想藝術性貶低了?我認為沒有。要知道,所謂牢騷,也就是一種“怨”,即孔子所說的“詩可以怨”的“怨”。孔子的這個教導其實有兩層意思,一是說詩是可以用來發牢騷的,二是說應該允許詩人發牢騷。這應該視為文藝評論的通用準則。

關于“詩可以怨”,錢鐘書先生1980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教授懇談會上有一篇著名的講演,從文學和心理學兩大方面旁征博引,對“詩可以怨”做了非常博大精深的論述。他引用劉晝《劉子·激通》裡話:“梗柟郁蹙以成缛錦之瘤,蚌蛤結疴而銜明月之珠,鳥激則能翔青雲之際,矢驚則能逾白雪之嶺,斯皆仍瘁以成明文之珍,因激以緻高遠之勢”表明“仍瘁以成明文”的詩歌創作規律。也就是說“怨”、發牢騷往往能産生好詩。而屈原作為中國第一位行詠詩人,也是“詩可以怨”的先驅。《離騷》是他最傑出的“怨”詩、也就是發牢騷的詩。

當然,屈原《離騷》裡的“怨”,并不是曠男怨女的“怨”,更不是不知愁滋味的少年強說“愁”的“怨”,也不是司馬遷“發憤”、韓愈的“不平則鳴”等等。那是一位受侮辱的尊貴者的怨憤、一個被妒陷的高潔者的怨憤、一個被離間的忠貞者的怨憤,一個遭受排斥打擊愛國哀民者的怨憤。這種怨憤其實是對權貴和群小的一種抗争,是對人格尊嚴和高風亮節的一種訴求。而這種抗争和訴求也是政治和文學之間永遠糾纏不清的症結。這也許就是孔子為什麼要說“詩可以怨”的最大的道理。《離騷》乃是一種高尚的牢騷,一篇偉大的牢騷!

總起來講,“離騷”的意思,就是流放離去時的憂憤之辭。

而且《離騷》的表達方式是和當時中原詩歌不同的,它在藝術上鋪陳比喻、奇妙想象和神情浪漫而開啟了中華詩歌上的“騷”體。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曾把它與古老的“詩三百篇”相比較,并對于它的特點與貢獻做了這樣的評論:“較之于《詩》,則其言甚長,甚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于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屈原的《離騷》為我國文學開辟了一個新的傳統,成為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文學創作的典範。所以《離騷》又不僅有牢騷的意思,還有風騷的文采,是一篇精彩的牢騷,乃至“騷”從此成為所有詩文和墨客的代名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