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怎樣的

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怎樣的

情感 更新时间:2024-12-15 20:47:49

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怎樣的?提到柏拉圖,大家日常生活中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中,這位古希臘哲學家的名字和精神戀愛結合在一起那麼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呢?他的名字為什麼會和精神戀愛聯系到一起?後人牽強附會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符不符合柏拉圖的本意呢?我們今天從他的思想開始聊起,最後再揭曉答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怎樣的?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怎樣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1

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怎樣的

提到柏拉圖,大家日常生活中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中,這位古希臘哲學家的名字和精神戀愛結合在一起。那麼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呢?他的名字為什麼會和精神戀愛聯系到一起?後人牽強附會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符不符合柏拉圖的本意呢?我們今天從他的思想開始聊起,最後再揭曉答案。

柏拉圖,出身于雅典的一個貴族世家。早年追随蘇格拉底學習哲學。蘇格拉底被迫害後,他逃亡到外邦。他曾先後三次到西西裡島的叙拉古王國,試圖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但國王對他的思想不感興趣。萬般無奈之下,他隻能回到雅典開辦了一所學園收徒教學,講授自己的哲學思想,直到去世。下面來看看他的思想。

一、理念論

柏拉圖的思想被稱為“理念論”,屬于客觀唯心主義的範疇,和我國古代思想家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和朱熹的理學有許多相似之處。要講好理念,先從我們最熟悉的辯證唯物主義講起。

我們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時,會談到“個性”和“共性”的概念。比如,現有荷花、桃花、梅花這些具體的事物,我們再從這些具體事物中找到它們的共性,抽象出“花”這個概念。因此,我們政治課本上都有一句話,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根據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荷花、桃花都是客觀存在的物質,而“花”這個概念,隻是我們抽象出來思想産物。如果世界上沒有荷花、桃花等具體的花,我們就不可能有“花”這個概念。

柏拉圖的思想,恰恰與我們相反。

他認為,世界上現有“花”這個概念,或者稱之為“花的理念”。“花的理念”并非隻存在于我們的思維之中,而是客觀存在于這個世界。具體的荷花、桃花等花,都是對“花的理念”的“分有”和“摹仿”。那麼“具體的花”和“花的理念”哪個更完美呢?

柏拉圖認為是後者。世界上每朵具體的花都會有缺陷,比如桃花隻有春天才會盛開,荷花秋天就會凋謝,而不管具體的花如何,“花的概念”總是完美的,它不會凋落,不會被毀壞。它包含着一切具體的花(因為任何具體的花都是“花”),卻沒有具體的花的缺陷。

“具體的花”是對“花的理念”的一種分有,因此多多少少都會有缺陷,因為分有總是不完全的。“摹仿”也是如此,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我們要想摹仿,必須是這幅畫已經優先存在了。無論我們如何臨摹,都不可能像原畫那麼優美。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把我們的世界分成兩個部分——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理念世界是由理念構成的,它是客觀存在的,是永恒的,完美的。我們隻能通過抽象思維才能把握它。

而現象世界,即我們用感覺經驗感受到的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分有”和“摹仿”,它是瞬息萬變的,是不完美的。我們在現象世界學習的知識,隻能叫“意見”,而通過思維把握的理念世界的知識,才是真理。

柏拉圖的有一個精确的“洞穴比喻”:在一個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們自小呆在那裡,被鎖鍊束縛,不能轉頭,隻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們後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條橫貫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築有一堵矮牆,如同木偶戲的屏風。人們扛着各種器具走過牆後的小道,而火光則把透出牆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惟一真實的事物。如果他們中的一個碰巧獲釋,轉過頭來看到了火光與物體,他最初會感到眩暈(就像才從電影院走出來一樣),但是他會慢慢适應。此時他看到有路可走,便會逐漸走出洞穴,到陽光下的真實世界;到那時他才處于真正的解放狀态,意識到以前所看到的世界隻不過是影像,是不真實的,于是會開始憐憫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來的信仰和生活。此時,不論出于何種原因,結果就是他選擇了返回洞穴,并試圖勸說他的同伴,也使他們走出洞穴,但他的同伴根本沒有任何經驗,故而認為他在胡言亂語,根本不會相信,并且會綁架他,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殺死他。

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說明,我們所處的現象世界,不過是理念世界的投影而已。哲學家要做的工作,就是啟蒙和解救洞穴裡面的囚徒(即城邦裡的絕大多數公民)。

另外,柏拉圖還将現象世界和理念世界分了層次。其中,理念世界最高一級的理念是“善”的理念。這一點是受到了蘇格拉底的影響。可以看出,不管是在中國還是西方,追求至善,是許多思想家永恒的追求。

二、學習即回憶

柏拉圖說過,肉體是靈魂的監獄。因為在他看來,靈魂來源于完美的理念世界,而我們的肉體身處有缺陷的現象世界。既然現象世界是有缺陷的,我們的感覺經驗不可靠的,那我們的知識從何而來?

柏拉圖回答,知識是與生俱來的,它存在于理念世界,我們的靈魂來自理念世界,因此知識是靈魂從理念世界帶入我們的身體中來的。但在靈魂與肉體結合的一刹那,這些知識忽然被我們忘掉了。因此,我們隻能通過在現象世界的感覺經驗的刺激,去“回憶”得到這些知識。

舉個例子。比如“花”這個知識,原本存在于我們的靈魂當中,但我們暫時忘掉了,當我們的感官接受到具體的花的刺激時,靈魂裡“花的理念”被喚醒了,從此我們就有了花的知識。

柏拉圖“回憶論”的思想,屬于先驗論,即認為真理性的知識先于我們的感覺經驗存在于我們的思維之中,與“經驗論”相對。這個對立,我們在講到近代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鬥争時再仔細探讨。

三、理想國

最後再來看看柏拉圖的政治思想。

他認為我們人的靈魂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理性、意志和欲望。每個部分都有相對應的美德。理性美德是智慧,意志的美德是勇敢,欲望的美德是節制。如果能一一對應那作為整體的靈魂就具有了“正義”。同樣,國家作為放大版的人,也需要由三個等級組成,即統治者、武士和一般民衆。統治者需要智慧,武士需要勇敢,而民衆需要節制。這樣的國家才是正義的國家。

那什麼樣的人最有智慧呢?柏拉圖說,是哲學家。因此要麼哲學家來當國王,要麼國王去研究哲學。這一點,和我國古代儒家和道家強調的“内聖外王”的思想不謀而合。然而哲學和政治學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在西方哲學史上,唯一的哲學家王便是羅馬皇帝奧勒留。他是羅馬安東尼王朝“五賢帝”之一。然而奧勒留臨死前卻把皇位傳給他的兒子,也就是著名的暴君康茂德,羅馬帝國從此走向衰落。

好,講了柏拉圖的思想,順便回答一下文章開頭的問題:“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後人對柏拉圖式的愛情理解,是基于他“理念論”的思想之上的。理念世界比現象世界更完美,精神比肉體更純粹,因此,柏拉圖的名字便和精神戀愛結合在了一起。

然而柏拉圖真的這麼認為嗎?答案是否定的。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不管精神之戀還是肉體之愛,都是多餘的。他極力反對婚姻自由,主張由開明的政府來包辦婚姻,為年輕人挑選配,強壯的配強壯的,正如繁育動物良種,确保後代強健。

是不是很毀三觀?

柏拉圖的這種思想來源于斯巴達的社會制度。每一個思想家,畢竟是人,不是神,都會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局限性。

根據趙林《西方哲學史講演錄》整理而出

文/ 博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